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肝移植术后病人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易感因素,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总结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收集山东省立医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101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受者的临床资料及细菌感染情况,对细菌感染的发生部位、常见致病菌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对细菌感染的易感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采用多个自变量的Logistic逐步分析,α_λ=0.05,α_出=0.051。结果全组45例发生细菌感染,感染率为44.6%,共发生113次感染,90次发生在术后2周之内,发生率79.6%。38例出现不同菌株、不同部位或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细菌感染,发生率84.4%。感染部位以肺部(49.6%)多见,其次是腹腔(31.0%),血液(11.5%),胆道(5.3%),泌尿系统(2.7%)。全组无切口感染。分离出不重复阳性菌株202株。其中G~-杆菌115株(56.9%),G~+球菌87株(43.1%)。感染菌株中以大肠埃希菌(23.8%)、金黄色葡萄球菌(20.3%)、肺炎克雷伯菌(12.4%)、阴沟杆菌(11.4%)、肠球菌(9.9%)及表皮葡萄球菌(9.4%)为主。G~-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及头孢哌酮较敏感,对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及氨苄西林耐药:G~+球菌对万古霉素、美罗培南、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苯唑西林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ESBLs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MRSA、MRSE对万古霉素敏感。恢复饮食时间、术前肝功能分级、低蛋白血症及术后持续高血糖,肠道去污治疗是影响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独立因素。恢复饮食时间延长、术前肝功能C级、低蛋白血症及术后持续高血糖是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而肠道去污治疗是预防细菌感染保护性因素。结论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并危及受体生命。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率44.6%,多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及内源性感染。多重感染或多部位感染发生率达84.4%。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主要的感染菌株。肺部感染多发,是防治重点。对易感受体存在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及治疗,早期确诊和治疗是防治细菌感染的关键。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治疗没有统一的防治策略,各移植中心应根据各自移植病房细菌感染的特点、危险因素进行阶段性总结,寻求适合自身的防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