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位妊娠(ecotopic pregnancy,EP)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及宫颈妊娠等,近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异位妊娠的破裂出血成为早孕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异位妊娠的并发症及死亡率关键在于对该病做出早期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异位妊娠常见的辅助检查包括:尿妊娠试验、腹部或经阴道B超、血液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 )及其β亚单位(β-hCG)检测、诊断性刮宫术(diagnostic dilatation and curettage,D&C)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妊娠的特异标志物,血液中主要有5种不同的分子形式:完整的hCG分子、高糖基化hCG、缺刻hCG、β亚单位、游离的β亚单位。其中hCG及其β亚单位在临床中应用较多,而游离β-hCG(free β-hCG,F-β-hCG)是非结合状态的β亚单位,它常常提示滋养细胞的不成熟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异位妊娠从传统的手术治疗发展为微创的腹腔镜手术或药物保守治疗。在异位妊娠的治疗中,非手术治疗能较好的保留生育功能,故成为目前异位妊娠治疗的趋势之一。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如何针对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何选择适合保守治疗的病人;如何更早期的判断保守治疗是否有效;如何界定哪些异位妊娠趋于破裂,仍是临床医生面临的一大困惑。本课题通过观察临床上异位妊娠患者血清hCG、β-hCG、F-β-hCG三个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异位妊娠及正常妊娠、流产患者以上各值的不同,进一步了解血清hCG的不同形式在异位妊娠中的变化趋势,同时利用F-β-hCG代表滋养细胞的侵袭性的这一特点,了解该指标在输卵管不同类型妊娠(破裂型及流产型)中变化的特点,了解输卵管被侵袭情况与该指标的关系,同时还观察异位妊娠B超的不同情况及诊断性刮宫的子宫内膜病理情况,旨在为诊断异位妊娠提供帮助,并指导临床的进一步治疗。本课题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对96例正常早孕患者、102例流产患者及147例异位妊娠应用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oimmunoassay, CLIA) 检测血清hCG、F-β-hCG值及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RIA)检测β-hCG值;第二部分,对全部异位妊娠患者进行B超检测,部分患者进行诊断性刮宫及内膜病理检查;第三部分,<WP=8>观察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主要是输卵管妊娠)滋养细胞在输卵管各层的分布,了解输卵管被侵袭的情况与β-hCG、F-β-hCG的关系。本课题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 F-β-hCG在异位妊娠患者中的水平高于相同孕龄的正常妊娠及流产患者。破裂型异位妊娠F-β-hCG高于流产型患者,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F-β-hCG水平越高时,滋养细胞侵袭输卵管程度越重。当F-β-hCG为5.3ng/ml时,诊断输卵管妊娠破裂的敏感性达96%,提示F-β-hCG可以作为判断异位妊娠破裂的预警指标。2.不同的hCG结果可以为临床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提供参考。当 hCG大于3196.30mIu/ml,β-hCG大于14.92ng/ml,F-β-hCG大于4.7ng/ml时,输卵管妊娠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更高,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病情,结合hCG水平及盆腔包块的大小决定治疗方案。 3.β-hCG的水平不同,异位妊娠的子宫内膜病理类型各异,子宫内膜出现增殖期到分泌期、蜕膜及A-S样改变。停经时间越长,β-hCG水平越高,子宫内膜病理类型以蜕膜样及A-S改变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