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税收”、资源流动和产业能耗转化机制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wo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资源税与能源消耗、产业能耗转化机制问题为出发点,分别从经典理论、模型分析和实证分析等角度研究我国绿色税收与资源流动及产业能耗转化机制之间的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原材料等资源基础上的。高能耗行业差不多消耗了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一半。高能耗行业盲目发展,使能源供应紧张局面和宏观经济过热的势头推波助澜。面对这一形势,国家政府对限制高能耗企业的盲目发展相当重视,并于2005年11月召开了能源可持续发展财经和税收政策国际研讨会,此次大会邀请了国内外著名相关学者,就中国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财经和税收政策进行了深度讨论。与会代表就国外的财税政策进行了认真细致地总结,并看到了我们努力的方向。 那么,国外相对成熟的绿色税收体系在我国发展情况如何?它对产业能源消耗起到多大的作用?今后应该如何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这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经典理论分析的结论为绿色税收从理论上说是解决产业能耗问题的最合理的财税政策。模型分析认为国外以消费税和污染税为代表的绿色税收非常完美地改善了高能耗产业和低能耗产业的总效用,并有力地促进了资源向低能耗产业流动。实证分析作为本文的重点,通过一系列的环环相扣的分析,认为首先我国的绿色税收体系与国外成熟体系相去甚远。其次,我国能源消耗具有其他国家所没有的特殊性,绿色税收改革不可一蹴而就,需要结合其他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才可完善。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贸易作为高附加值的贸易方式,已经越来越被各国所重视。我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文化产品出口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内外也有众多学者对文化出口贸易进行了研究。但大多数学者研究的都是国内生产总值、文化距离等传统因素。而我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的同时,也是个制造业大国,制成品很多时候可以作为承载文化理念的一个良好载体。这样的制成品的出口必定会带动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本文首先从制造业出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