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的再考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j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当代的知名作家——村上春树自出道以来时至今日,出版发行了大量的作品,在日本读者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同时,他的作品也被译介到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均掀起一股“村上热潮”。在中国,自1989年《挪威的森林》①中译本先后在台湾和大陆出版后,中国的年轻人当中也形成了一股“村上热”。伴随着村上春树作品在华语圈的流行,关于华语圈主要译者之一林少华的论争也日渐升温,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为了推动村上春树汉译研究的深入,笔者认为,对林少华的译本进行多角度、详细的考察是很有必要的。本稿在分析了中日两国学者对林少华译本的不同评价后,试以《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本为研究对象,将赖明珠的译本作为对照,进行对比研究。具体的,从林少华译本的忠实性、语言特色以及对译本产生影响的因素三方面对林少华译本进行了考察。首先,本稿借助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理论来考察林少华译本的忠实性。笔者在总结前人对“信达雅”理论的认识后,认为“信”有两个层面:即按原文字面意思进行逐字逐句直译的基础层面和实现基础层面的“信”后兼顾译文“达”、“雅”的最高层面。最高层面的信无限接近于“忠实”。理想的译文只有在实现了基础层面的“信”,再做到“达”“雅”,才能接近“忠实”。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以赖明珠的译本为对照,从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两方面入手对林少华译本进行考察,得出赖明珠大体实现了基础层面的“信”,但由于过分拘泥于文章表层结构,使得译文带有浓重的“翻译腔”。而林少华不拘于文章字句,较之形式,更注重意境、氛围的传达。他在实现了基础层面的“信”后,对译文的“达”“雅”不懈追求,最终较之赖明珠译本更加接近忠实。其次,本文从词汇的选择、句式的调整以及修辞的运用三方面对林少华译本的语言特色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在词汇选择方面,林少华译本使用“归化”的翻译方法,具体的,在译文多用四字结构、并且对反映西方文化的外来语一律用中文进行翻译。于此相对,赖明珠多用“异化”手法,有意识的避免使用四字结构,在对待反映西方文化的外来语时,将其大部分直接还原为英文。在句式方面,林少华译本较之赖译本进行了大量调整,运用了多种翻译技巧。其中分译、意译、以及加译是其常用的翻译技巧。在修辞方面,相对于赖明珠平实的译笔,林少华基于“审美忠实”这一文学翻译理念,在还原原文修辞的基础上,多用对偶和拟人等修辞,使译本更具有文学性。最后,笔者就影响林译本的诸要素从译者因素和读者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其结果显示译者的语言背景、翻译目的以及翻译理论,读者的接受心理对译本风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小儿癫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74例小儿癫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
芦笋是一种营养和药用价值极高的蔬菜,但生产中,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芦笋生产产量和质量,本文通过论述吉林省芦笋栽培过程中常见的、危害较严重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以期
1923年Lowell首先报道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病人出现精神状态异常[1],1941年Rothermich等报告8例胰腺炎并发定向力障碍、意识模糊、激动伴妄想及幻觉等神经症状,
第一恒磨牙是正畸矫治中的重要支抗单位.但很多正畸患者就诊时已经有一个或多个第一恒磨牙缺失或仅存留残冠残根.第一恒磨牙缺失后正畸治疗方案制定,支抗控制方法与常规治疗
目的:本研究从中医理论出发,采用调任通督法结合靳三针的特定针法治疗以具有肺气虚为征的脑瘫患儿,对其临床疗效进行量化,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变,从而确定此种特定针法在临床
循环经济从思想萌芽到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已经近半个世纪了。循环经济作为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演进的历史阶段,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必然性。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有资源环境方面
夏秋季大棚甜瓜基质栽培试验结果表明 ,夏秋季在大棚内应用基质无土栽培技术栽培甜瓜每 6 6 7m2 产量 2 115 6kg ,产值 4 0 15元 ,分别比土壤栽培增加 2 38%和 2 35 %。同时
由于具备健康环保的固态照明的特点以及轻薄柔性的设计多元的优势,有机发光二级管(OLED)作为新一代的照明技术在近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以及发展。本文在介绍OLED照明制备技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市场利率的研究一直是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而债券回购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不断成熟和发展,探究其在货币市场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