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慢性严重致残的异质性疾病,其核心特征是强迫行为或者强迫思维或者两者共存。众多研究已经证明强迫症的执行功能受到损伤,而认知灵活性是执行功能的核心特质之一,认知灵活性受损是强迫症的核心认知功能损伤。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是一种无创、安全的物理治疗方法,通过磁脉冲聚焦于大脑有关部位,刺激神经细胞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强迫症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但对其治疗效果和和机制不明确。本研究选择认知灵活性作为切入口,借助行为学测试和事件相关电位,以辅助运动前区(pre-SMA)为治疗靶点对给予强迫症1Hz的抑制性刺激,观测强迫症的认知灵活性及其临床症状的治疗效应。方法:研究一:采用任务切换范式(Task Switch paradigm)评定认知灵活性,选取32名强迫症患者和32名正常对照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测定。研究二:采取双盲法,入组26名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真刺激组(13名)和假刺激组(13名),真刺激组接受1Hz的抑制性r TMS刺激pre-SMA的治疗,假刺激组接受同样参数设定的伪刺激治疗,连续15天。于治疗前后从行为学和事件相关电位角度评定患者的认知灵活性和临床症状。认知灵活性评估选用任务转化范式(Task Switch paradigm),症状评估选用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Y-BOCS)。结果:研究一:在正确率上,强迫症的转化序列(P<0.05)低于对照组,而重复序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反应时上,强迫症的重复序列(P<0.05)和转化序列(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脑电成分上,强迫症N2(P<0.05)与P3(P=0.05)的平均波幅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强迫症的认知灵活性与强迫症状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关(P>0.05)。研究二:临床症状上:干预后真刺激组(P<0.05)与假刺激组(P<0.05)的Y-BOCS评分与干预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真刺激组(P<0.05)和假刺激组(P<0.05)HAMD在干预前后有统计学差异;HAMA的评分在干预前后真刺激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而假刺激组无显著差异(P>0.05)。认知灵活性上:正确率上,真刺激组重复序列(P<0.05)和转化序列(P<0.05)干预前的正确率显著低于干预后,而假刺激组在干预前后的重复序列(P>0.05)和转化序列(P>0.05)无显著差异;反应时上,干预后真刺激组重复序列(P<0.05)和转化序列(P<0.05)的反应时显著低于干预前,而假刺激组在干预前后的重复序列(P>0.05)和转化序列(P>0.05)无统计学差异。ERPs上:两组干预前后的N2与P3平均波幅在电极点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前后两组的强迫症状与认知灵活性之间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强迫症的认知灵活性受损,通过r TMS治疗既可以改善强迫症的临床症状,也可以调节认知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