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推进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经济领域中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日益突出,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数量也急剧上升。任何财务危机都是一个逐步显现、不断恶化的过程。如何提早预知危机,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不仅是上市公司关注的重点,也成为各利益相关者的迫切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有效预测企业财务状况,以防范财务危机的出现。一、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是在当前财务危机预警研究和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针对当前我国财务预警研究的不足,本文将股权结构、公司绩效、财务危机三个概念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引入股权结构指标对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进行研究。本文认为,股权结构变量是比较重要的非财务变量,它通过影响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安排和公司资源的配置,从而影响整个公司的绩效。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有关财务指标和股权结构指标进行分析,以期找到能够显著区分财务危机公司和非财务危机公司的预警指标,以此来建立适应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从而为有关利益各方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意见。二、研究内容本文从实证会计的角度探讨股权结构与财务危机的相关性,在总结研究国内外的财务预警理论与模型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因子分析与逻辑回归相结合,构建了基于主因子和基于代表性指标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1.理论研究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指出了财务预警研究的现实意义;对财务危机、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列出了本文的研究构架。第二部分,从预警变量研究、预警模型研究、预警案例研究、预警系统设计研究的角度,总结国内外有关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理论与实证方法,揭示其对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意义;从股权属性和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的角度,总结国内外有关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研究,揭示将财务危机与股权结构相结合研究的意义。第三部分,先是从财务风险发生原因的角度探讨了财务预警研究的理论基础,财务风险是由外部环境的变迁造成的,可以用“企业预警理论”和“周期波动理论”来诠释;财务风险是由内部控制失控导致的,可以用“现代财务理论”和“内部控制论”来诠释。随后对股权属性和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理论阐释。通过对股权结构与财务危机的相关性进行理论分析,揭示本文研究的合理性。2.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本文的第四部分。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巨潮资讯网、CSMAR证券财务年报股票研究市场数据库、北京大学CCER经济金融数据库等。实证研究以沪深两市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04~2006年间首次被ST的73家ST公司和与之配对的73家非ST公司作为建模样本,从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变现能力和股东获利能力的角度,选取了30个财务变量,从股权集中度的角度选取了7个股权结构变量。借助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首先通过对财务变量进行两配对样本的T检验,找出能显著区别危机公司和正常公司的财务变量;其次将显著的财务变量和股权结构变量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建立了基于主因子和基于代表性指标的财务危机发生前一年、前两年和前三年的Logistic模型;最后,将27家ST公司和27家非ST公司作为检验样本对模型的效果进行检验。3.研究结论第五部分,得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指出了本文的研究局限,并对预警模型的应用提出自己的建议。从实证效果看,本文模型得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第一,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结合股权结构指标构建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两类模型t-1年的模型中,均出现了股权结构指标,而t-2、t-3年模型均未包含股权结构变量,说明股权结构指标具有较强的短期预测能力,中长期预警能力不强,整体而言股权结构指标的预警能力并不十分显著。两类模型在t-1年得到的一致结论是:股权集中度指标与财务危机的发生负相关,从而使本文的研究假设得到了验证。值得说明的是,两类模型中纳入的股权结构变量并不一致。在主因子模型中,F4代表的是Z指数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指标模型中,S2表示前10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说明在股权集中度指标中,这三个指标具有较强的前瞻预测能力。第二,不论是基于主因子的Logistic模型还是根据筛选的财务指标构建的Logistic模型,反映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现金流量、成长能力的指标在t-1、t-2、t-3年的模型中均纳入了,说明这四类指标的财务危机预警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进一步验证了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盈利能力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预警能力最强。综合比较财务指标和股权结构指标,本文实证结果显示财务指标的预警效果要好于股权结构指标。第三,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目前国内学者主要有主因子模型和代表性指标两种思路。两类模型在选定的指标,指定的时间范围和给定的样本区域内都能够较好地预测财务危机。本文对以这两种思路构建的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t-1年两类模型的回判精度和预测精度最高,模型拟合最好,说明距离被ST的时间越近,模型的预测效果越好;两类模型在t-1年的判别精度均达到90%以上,t-2年达到80%以上,t-3年达到70%以上,说明本文的研究是有效、可行的。总体来说,两类模型对非ST公司的判别准确率均大于ST公司;基于代表性指标构建的模型无论回判精度还是预测精度都要好于主因子模型;无论从模型入选的变量还是从模型的判别效果来看,我国证券市场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还是有效的,并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三、本文的主要贡献在参考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引入股权结构指标进行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构建了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危机预警模型。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引入了股权结构变量综观国内外的研究,财务危机预警、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有很多学者进行深入研究。而将股权结构变量引入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研究却鲜有人提及。受到有关学者研究的启发,本文深入探讨了股权结构与财务危机的关系,结合财务指标和股权结构指标共同构建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期望能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2.实现模型的分阶段预警大多数预警模型是基于财务危机发生前两年的数据构建的,毫无疑问,距离财务危机发生越近,财务数据越有效,模型预警的准确率较高。但是却不能满足中长期预警的需要。本文建立了分阶段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在t-1、t-2、t-3年分别建立了基于主因子和基于代表性指标的6个Logistic模型。分阶段预警,时间跨度长,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估计和预测误差,满足使用者远期预警的需要。3.因子分析与逻辑回归相结合区别于以往的实证研究,本文将配对T检验、因子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相结合。目前,大多数研究选取备选指标变量的方法一般是相关性分析、T检验、Wilcoxon符号平均秩检验等方法,较少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大多数实证研究在应用逻辑回归方法构建模型时,或者直接选取变量建立回归方程,或者将T检验与逻辑回归结合,或者将因子分析与逻辑回归结合。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这些数理统计方法构建财务预警模型。配对样本T检验,选取具有显著差异的财务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因子分析和逻辑回归方法相结合,利用因子分析在数据简化和结构化处理上的优势,在保证信息量的基础上,增强了逻辑回归的预测效果和稳定性。4.危机预警理论的深化区别于以往的理论研究,本文从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发生原因的角度,深刻剖析了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理论基础。综观国内外文献,企业为什么陷入财务危机的规范性理论远远落后于实证研究。关于财务危机预警的规范性理论主要有:期权定价模型、赌徒破产模型、财务危机的非均衡理论以及管理学和企业战略学理论。而且大多数学者的理论研究不相一致,具有随意性。本文没有拘泥于这些理论,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当前财务危机预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归纳整理,从财务风险发生原因的角度对财务预警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阐释。不容否认的是,本文还存在一些局限,主要表现为:研究对象仅限于上市公司,对那些破产率较大的非上市公司却未包括进来;非财务变量的选取仅局限于股权结构指标,对于其他非财务变量如公司规模、审计意见等未包括进来;样本的选取未考虑样本的行业差异和地区差异;研究方法仍是以静态研究为主等。今后的财务预警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将非上市公司纳入危机预警研究;变量的选取上,引入影响财务危机发生的外部因素,如政策性因素和经济周期因素等;建模方法可以更加多样化,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适用性和稳定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