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高端3C产品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同等质量和性能的基础上,消费者对3C产品的外观细节要求更高。其中3C产品壳体进过内腔铣削、表面注塑加工后,产品会在生产、装夹过程中产生变形,此时如果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过渡区倒角加工,倒角宽度不一致。本文针对3C产品壳体具有非线性变形误差的特点,研究基于在机测量的高效率、高精度的过渡区加工路径自适应规划算法。针对在机测量系统存在着硬件误差和测量方法误差,采用标准球测量标定法,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出测头等效半径,补偿通用型触发式测头的测量预行程误差。在此基础上利用双线性插值方法,完成基于标准球靶点标定的测点任意法矢方向测量时测头半径补偿表,完善测量点沿法矢方向进给与测头等效半径之间的映射模型,进而实现测头半径误差高效而准确补偿。测量路径的好坏影响测量精度与效率。本文研究并建立测量路径规划原则,同时完成测头标定和工件8点分中找正算法,减少装夹误差,完成工艺基准的修正。在遵循路径规划原则的前提下,完成基于自适应布局的测量点选择以及基于水平误差测量补偿的测量轨迹优化,并合理添加避障点,生成高效率、无碰撞的测量路径。针对壳体毛坯加工变形的测量结果分析,提出了基于测量点位密度分类的过渡区加工路径自适应补偿算法,补偿毛坯的变形,保证3C产品壳体过渡区等宽度、高精度加工。并构建工艺数据库,实现了测量再优化,提高测量效率及精度。基于上述的研究,开发出一款3C产品壳体过渡区加工路径自适应规划编程软件。以典型的手机外壳倒角为例,进行实际加工与测量验证,证实了本文研究的3C产品壳体过渡区加工路径自适应规划方法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