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肿瘤异常蛋白与胃癌化疗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eep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在中国,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并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几年来仍然有升高的趋势。对于胃癌患者来说,化疗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部分患者发现及时,接受手术和辅助化疗。而有些患者确诊时已为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只能行姑息化疗。以培美曲塞为基础的二、三线化疗在治疗晚期胃癌方面的临床疗效已逐渐获得肯定。对病情进展难以避免的患者,尽快找到能快速有效地对患者病情及疗效进行预测的方法,是一项紧迫而有意义的工作。目前临床应用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原125(CA125)、糖原199(CA199)、糖原153(CA15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单一肿瘤标志物检测存在灵敏度低、特异性低等不足。肿瘤异常蛋白(TAP)同时将几十种糖链异常的肿瘤标志物组合检测,期望大大提高肿瘤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本研究比较胃癌患者TAP与化疗效果的相关性,为肿瘤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将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江苏省肿瘤医院住院化疗的胃癌患者分为两组:A组以铂类或5-Fu为基础的术后辅助化疗,B组以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姑息化疗。入选条件:年龄25-75岁, KPS评分≥70,预期生存时间>3个月;血常规:白细胞数>4.0×109/L,中性粒细胞数>2.0×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血红蛋白>90g/L;血生化:胆红素和转氨酶<1.5倍正常上限和肌酐水平低于1.5倍正常上限;无严重心脏、肺、肝脏、肾脏功能障碍;已签署化疗知情同意书。于化疗前后行CT扫描和血液检查(TAP,CEA,CA125和CA199)。监测A、B两组外周血中TAP、CEA、CA125和CA199变化情况,并对B组患者姑息化疗后的疗效评价。根据数据处理结果,推断TAP变化与患者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理分化程度及转移器官数目)间的关系,TAP变化与姑息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TAP变化与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的关系。  结果:  (1)共82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其中A组45例,B组37例。将患者化疗前后的TAP、CEA、CA125、CA199变化与患者一般情况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对应的各项统计得出P值均大于0.05,即发现目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化程度及转移器官数目各分类间互为独立因素,不影响TAP及CEA、CA125、CA199在化疗后的变化。  (2) TAP,CEA,CA125和CA199变化与B组患者疗效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发现TAP,CEA,CA125和CA199各自独立地与姑息化疗疗效相关(P<0.05)。TAP的变化与B组疗效间相关系数r=0.80,提示患者的TAP变化与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姑息化疗疗效存在显著相关。病情有效控制时TAP指标下降;病情进展时,TAP指标升高。肿瘤指标CEA、CA125、CA199分别与B组中姑息化疗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比较,r值均小于0.80。由此发现TAP与姑息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更高。  (3)A、B两组患者化疗前后CEA、CA125、CA199变化与TAP变化进行reg回归分析。A组TAP与CA125比较,相关系数0.49(P<0.05),存在正相关;TAP与CEA、CA199比较,p>0.05,说明TAP的变化与CEA、CA199各变化无关,是互相独立的检测项目。B组TAP变化与CEA、CA125、CA199各变化比较,P值均大于0.05,说明TAP的变化与CEA、CA125、CA199各变化无关。由此可知TAP变化与肿瘤指标CEA、CA199各变化无相关,TAP与CA125仅在辅助化疗患者中呈正相关,姑息化疗者中无关。TAP检测不可被肿瘤指标检测所取代。  结论:  通过监测胃癌患者化疗前后TAP的变化,可判断当前方案对病情是否可有效控制。TAP可对胃癌患者化疗的疗效判断提供参考,为肿瘤患者实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黄冈市档案局认真贯彻全省《湖北档案》杂志工作会议精神,印发《关于认真做好〈湖北档案〉杂志征订发行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任务,切实加大《湖大档案》杂志证订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