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沧地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滇藏地热带,区内出露较多温泉,地热资源丰富,构造变形比较复杂,主体上为复背斜构造,轴向呈南北向,其核部为巨大的临沧花岗岩所占据。本次主要研究临沧地区的部分温泉,即临沧温泉、榨房河温泉、马鹿田坝温泉、邓家庄温泉、热水塘温泉、大控蚌温泉、大兴温泉和习谦温泉这8处温泉,共15个水样。研究区温泉既有高温温泉也有中低温温泉,其中高温温泉以泉群形式出露为沸泉或喷泉。通过对研究区温泉进行水化学、同位素特征研究及成因分析,对当地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水化学分析方面,研究区温泉温度为50.296℃,TDS为0.3732.274 g/L,pH值为6.49,Eh为-327-34 mV。主要阳离子有K+、Na+、Ca2+和Mg2+,主要的阴离子有Cl-、SO42-和HCO3-。含锂、锶等微量元素,具有较好养生功效。利用AquaChem软件进行分析得出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Na和HCO3-Na型。在特征组分中,偏硅酸含量为80.08211.6 mg/L,达到命名理疗矿泉水浓度标准,另外偏硅酸含量高也是高温温泉一大突出特性。除YLC17的F-含量为0.614mg/L,其他温泉水样F-含量均超过2 mg/L,不宜直接饮用。在同位素特征分析方面,由δ2H和δ18O稳定同位素特征显示温泉来源于大气降水,估算出热水的补给高程在16002100 m左右;补给区温度在2.45.8℃左右;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镭氡计算得到地下热水年龄在47470 a左右;根据二氧化硅地热温标和多矿物图解法计算得到研究区温泉热储温度在116177℃左右;利用硅焓方程法得到冷水混入比例在0.60.85之间;地下热水循环深度为21003500 m左右,属于深循环泉。研究区中低温温泉成因模式可归纳为:大气降水在周围山区补给区入渗补给后,地下水向深大断裂带汇集,在经历深循环过程中获得来自深部热流加热后沿导水断裂带上涌,在上升至地表的过程中与浅部冷水发生混合,以温泉形式出露于地表;高温温泉成因模式归纳为:大气降水在周围山区补给区入渗补给后,地下水向深大断裂带汇集,在经历深循环过程中获得来自深部热流加热后沿导水断裂带上涌,在上升至地表的过程中与浅部冷水发生混合,以高温喷泉或沸泉出露于地表,其热源间接来源于深处的岩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