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P-SOC的动态可重构系统设计与实现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she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态可重构系统是无人机机载信号处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态可重构技术能够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计算资源进行动态重配置。目前大多数动态重构系统由于软硬件任务分离,处理器与总线架构限制等问题,存在着开发周期长,移植难度大等缺点。因此,在保证任务功能及参数动态加载的前提下,如何构建软硬件高度耦合的动态可重构系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作者利用软硬件高度集成的AP-SOC(all-programmable system on chips)芯片以及AXI传输协议,DMA传输机制等相关技术,完成了一种在软硬件动态耦合和实时调度下可以进行快速任务切换以及参数加载的动态重构系统。文章首先针对传统可重构系统软硬件分离问题,结合动态重构相关技术,根据动态可重构系统数据存储传输,动态任务切换等需求,提出了基于AP-SOC芯片的动态可重构系统方案。该方案中软硬件任务集成在单个芯片上,通过高级可扩展总线接口进行交互,主要对传统可重构系统中软硬件任务只能运行在不同环境通过外部总线进行交互的缺点进行了改进。其次,文章从硬件电路,可编程逻辑子系统以及处理器子系统三个方面介绍了整个动态可重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其中着重解决了远程数据传输、软硬件模块间数据高速传输、重构实时进程控制等问题。其中千兆以太网技术解决了远程更新配置文件问题,AXI(Advanced eXtensible Interface)总线技术解决了软硬件模块数据交互的问题,DMA传输机制提升了整体配置速率,重构时序控制器保证了目标重构芯片按照SelectMAP协议正确进行配置。整个系统以单Zynq芯片为主体实现了动态重构功能,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移植性。本文所设计并实现的基于AP-SOC动态可重构系统在信号处理载板上进行了测试与验证。根据结果表明。整个系统正常工作,可以通过以太网进行配置文件更新,且多次测试整体重构时间均不超过600ms,达到了不超过1s的动态任务切换设计需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正阳县中医院进行急性脑梗死治疗的患者58例,分为2组,观察组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
二极管端面泵浦固体激光器,具备体积小巧、质量轻便、结构简单、寿命较长、效率颇高、光束质量优、稳定性良好、结构较为紧凑等诸多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医疗、科研等各个
介绍了某220 kV变压器局部放电试验、绝缘油色谱分析的异常现象,分析了产生局部放电及色谱异常的部位并进行了解体检查。认为调压线圈与高压线圈之间角环存在放电是引起局部
近年来,随着国内物流企业数量的迅速增长,物流业的发展欣欣向荣。但是,对于中小型的物流企业,面临着信息化平台开发投资大、维护费用高、数据安全无法保证等问题。随着SaaS模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作为一个逐步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正面临着这个难题,其中的不平等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以往的研究中,基尼系数的高低几
伴随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人们对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最突出的表现为大型活动的举办愈加频繁。活动的举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的影响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
近半个世纪以来,社会需求一直在推动着集成电路产业不断的飞速发展。随着单个芯片上所集成的晶体管数目越来越多,集成电路的设计复杂度也越来越高。作为芯片设计流程中的关键
1975年B.B.Mandelbrot首次正式提出分形理论,自此之后,分形理论以其自身独特的性质,不仅成为解释自然和无规则“数学怪物”的有用语言,也促进了分形电动力学的极大发展。作为
高平鼓书作为一种地方剧种,曾经在当地十分流行,但随着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民俗环境的变化,高平鼓书能够演奏、演唱的艺人越来越少,范围也越来越小。本文着重从高平鼓书的民俗性入
为满足未来无线通信系统对海量数据高速率传输的要求,通信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功率放大器(功放),承载了越来越多的期待,包括高效率、宽频带、数字化等指标要求。连续型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