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电磁性材料是一种因为结构参数有序而导致铁电性和磁性共存,并且具有磁电耦合性质的材料。近年来,一种新型的铁电磁材料铁酸铋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铁酸铋具有三方扭曲的钙钛矿结构,室温下同时具有两种结构有序,即铁电有序(Tc=810℃)和G型反铁磁有序(TN=380℃),是少数室温下同时具有铁电性和磁性的单相铁磁电材料之一。铁酸铋可由电场产生磁场,同时磁场也可以诱发电极化,此性质被称为磁电效应。这种磁和电的相互控制在信息存储、自旋电子器件方面,磁传感器以及电容-电感一体化器件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前景,使其成为磁电材料的重要候选材料之一。
本论文以Fe(NO3)3·9H2O,Bi(NO3)3·5H2O为原料,冰醋酸和水的混合溶液为溶剂,柠檬酸为络合剂,柠檬酸与BiFeO3的摩尔比为1:1,采用溶胶-凝胶提拉法,在硅/玻璃基板上制备BiFeO3薄膜及其图案化,研究了工艺因素对制备BiFeO3薄膜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差热/热重分析仪等,对所制备的BiFeO3薄膜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化学成分以及相变过程等进行分析表征。同时,通过铁电测试仪、阻抗分析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BiFeO3薄膜样品的铁电性、介电性和磁性能。
1.研究了工艺因素,如前驱液浓度、加水量、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制备BiFeO3薄膜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前驱液浓度为0.3mol/L时,制备的薄膜物相较纯,表面平整光滑;当前驱液浓度小于0.3mol/L时,薄膜表面呈孤立的小岛;当前驱液浓度大于0.3mol/L时,薄膜表面粗糙度较大。(2)溶剂中随着含水量的减少,所得薄膜的物相纯度,表面平整度和致密度大大提高。(3)在400℃到600℃之间退火,随着温度的升高,各衍射峰的强度逐渐增大,晶粒发育趋于完全。在500℃退火所得薄膜为纯相BiFeO3,而且薄膜不含有裂纹,颗粒尺寸很均匀,平整度比较好。(4)保温时间从1h到5h,所得薄膜均为六方扭曲钙钛矿结构的BiFeO3薄膜,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各衍射峰强度逐渐增大,峰形更加尖锐。保温3h所得薄膜结晶颗粒明显增大,薄膜表面趋于更加平整。保温时间太短,所得薄膜表面有大量气孔。保温时间太久,所得薄膜的晶粒粘连在一起,呈不规则的形状,薄膜表面不太平整。
2.根据薄膜制备过程中得出的工艺条件,将溶胶-凝胶法和自组装单层膜技术相结合,制备图案化BiFeO3薄膜。在光掩膜的覆盖下,利用短波紫外光刻设备对沉积在(111)Si和玻璃基板表面的OTS-SAMs进行刻蚀,受紫外光照射的区域由于硅烷醇的形成,基体表面呈良好的亲水性;而未经紫外光照射的区域为烷基区域,基体表面呈现原有的疏水性,由此得到图案化的OTS-SAMs;采用溶胶-凝胶法在功能化的OTS-SAMs表面制备出了边缘轮廓清晰、宽度在200μm左右的六方扭曲钙钛矿结构的图案化BiFeO3薄膜。
3.BiFeO3薄膜的铁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所得电滞回线有较好的对称性和饱和性。在385kV/cm的测试电场下,BiFeO3薄膜的剩余极化强度为0.17μC/cm2,饱和极化强度为3.8μC/cm2,矫顽场为19kV/cm。
4.BiFeO3薄膜的介电性能测试表明,当测试频率在140kHz以下时,BiFeO3薄膜的介电常数随频率变化较小,在250左右。当测试频率高于140kHz时,BiFeO3薄膜的介电常数随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当频率增大到1MHz时,介电常数降为127。而BiFeO3薄膜的介电损耗在整个测试频率范围内均小于1,具有较小的介电损耗。在10kHz以下时,随测试频率的增加,介电损耗急剧减小。在10kHz~100kHz之间,介电损耗随频率的变化较小,在0.1附近变化。当频率高于100kHz时,介电损耗显著增大。
5.BiFeO3薄膜的磁滞回线测试表明,BiFeO3薄膜呈非常窄的磁滞回线,薄膜样品的磁性比较弱,饱和磁化强度大约在5emu/cm2,而且由于噪声的缘故,使得磁滞回线呈锯齿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