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货币供应量到通货膨胀目标制——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8886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是一国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之一,与财政政策相比,货币政策以其传导机制的复杂性和政策效应的不确定性成为货币经济学中争论最多、研究最热的领域之一,因此正是由于其复杂的传导机制和较长的时滞效应,必然需要一个中介目标来衡量货币政策的作用,以及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及调整力度。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体制和微观经济主体特征的不断变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也经历了从现金到信贷量再到货币供应量的演变,这种演变是中介目标不断适应经济发展进程的过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宏观经济特征还是微观经济主体在近十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开始受到一些学者的怀疑。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我国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的有效性的确在不断降低,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更为合适并且具有前瞻性的变量来作为中介目标。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和许多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相关性、可测性、可控性“三性”角度探讨了以其他各种变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可行性,得出以通货膨胀目标制最为合适的结论。在实行这一全新中介目标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困难,文中给出了解决这些困难的具体政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以准确评估证券投资组合风险为导向,分析比较各种评估方法的适用条件、优缺点、精确性,依据风险的结构、影响因素等选择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根据这种研究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作为WTO唯一允许的政府支持外贸的方式,出口信用保险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于2001年11月在北京成立,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业
基础设施往往需要大额、长期的资金投入,而我国基础设施的长期资金来源除了财政资金外,大多依靠银行贷款,表现为长期资金来源结构单一。在银行方面,资金需求的长期性和银行“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