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法律文化的概念、实质及其当代诠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为视角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NBNBN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法律文化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法制基础上形成的、以实现人民利益为中心,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种法律文化,并且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文化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自巴黎公社政权至今已超过一百年的时间,在这一百多年的法治实践里,马克思主义法律文化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有着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从深层意义上来说,一个国家的法律文化是法治赖以生存的土壤。中国要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必须高瞻远瞩,发掘马克思主义法律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作用。但是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挫折,马克思主义法律文化的价值受到了严重质疑。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文化概念、实质的分析,进而指出马克思主义法律文化对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价值,最后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文化在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的发展,力求以独特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文化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问题,也是党和国家历来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的
2013年修订的《公司法》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标志着我国资本信用已向资产信用转化。此次改革体现了商法交易便捷的原则,却忽略了交易安全原则。笔者通过阅读大量资料
电子邮件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须的通信工具,但是因其易于修改且不易鉴别真伪的特点,电子邮件证据的真实性很难证明。本文通过分析电子邮件证据真实性的内容,讨论由哪些主体在
作为证据类型中被新确立法律地位的电子数据证据,从其“横空出世”便一直引人关注。由于电子证据的高科技性、脆弱性等特点,使其与传统的证据类型有着很大的不同,进而在其证据的
我国现有的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存在不少缺陷,如:复核、申诉、控告程序中,主管机关缺乏独立性;聘任制公务员权利救济中的人事仲裁制度的机构组成、具体程序存在缺陷;无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