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工业文明的迅猛发展,消费社会日渐成为人类社会主导型的社会形态。我国青少年也开始作为独立的消费者出现。当前青少年正是通过各种形式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在其中享受莫大的便利和满足,并在其中形成有关美丑对错的价值观念。但是毕竟青少年的心理各方面还未足够成熟,对待自由度很大的消费基础和消费空间,一不留神就有偏轨之险,忽略消费的道德意义,由此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种种危害。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将青少年消费问题纳入道德教育的视野中加以认真的反思与研究。研究当前青少年的消费问题,对青少年消费道德状态加以全面的扫描,并探寻青少年消费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包括了心理、环境、家庭等多方面因素;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学校在培养其消费道德上所应承当的责任。学校应当通过合理可行的消费道德教育,来引导青少年学生对消费自由的自我约束,对物质的有节制的追求,不被物所奴役,不被金钱所左右;让他们树立一个高雅的理想,把追求消费与兼顾他人、社会和自身真正幸福结合起来;增添他们的责任感、民族情,选择一种为着共同人类未来,负责任、道德地消费,而非放任自流,去寻找生存中更大的意义。本论文总体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第二部分从个人和社会两方面阐述了学校对青少年进行消费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三部分从对消费的解读入手,阐述了消费、消费道德的内在逻辑关联。第四部分对当代青少年的消费现状进行了相应的道德评价;第五部分探讨了青少年消费道德问题形成的深层因素,并着重分析指出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消费培养上应承担的责任。第六部分是对学校进行消费道德教育的期望,从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三个大维度对学校进行消费道德教育予以尝试性的思考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