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损伤变形与尺寸效应研究

来源 :西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石是一种非均质材料,因而决定了它本身力学特性的复杂性和离散性。材料的损伤和断裂过程的研究一直是力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岩石类固体材料的破坏是一种累积损伤过程,在力学上是宏观缺陷的产生与扩展的累积过程。人们在进行结构试验时,一般是把结构按一定比例缩小后的模型来测试其力学特性。所以,试验所测得的力学参数不能完全体现实际结构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试验结果还受结构尺寸大小的影响。研究岩石力学特性与尺寸效应的关系,以获得工程岩体力学特性的预测方法十分必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采用单轴压缩试验、单轴递增循环压缩试验和单轴等循环压缩试验,并立足于岩石的非均质性,研究岩石在加载过程中的损伤变形演化和尺寸效应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提出假设,即岩石在形状尺寸和加载条件相同的时候,岩石的极限应变(破坏时的应变)、卸载模量和损伤临界值DU相等。且定义损伤临界值等于1减去破坏后的残余强度与峰值强度之比。由此建立塑性应变损伤模型,并证实了此损伤模型的合理性。2)研究岩石在单轴压缩、单轴递增循环压缩和单轴等循环压缩下声发射特性;用声发射振铃总数和声发射总能量建立了单轴压缩下岩石的损伤模型,结果表明,它们与塑性应变损伤模型基本一致。3)分析了岩石在单轴压缩下切线模量和泊松比随应变增加的演变过程;用塑性应变损伤模型分析岩石损伤随应力、应变的发展过程,并证实此损伤模型的理论值与试验结果的一致性。4)通过岩石单轴递增循环压缩试验分析得出岩石的径向塑性滞回环比轴向塑性滞回环更饱满;在循环压缩区间塑性应变损伤模型能很好地体现出损伤随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5)通过岩石单轴等循环压缩试验,采用塑性应变损伤模型分析得出岩石在循环过程中损伤随循环次数增加,但是每次循环的损伤增加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采用塑性应变损伤模型得出的应力应变曲线能较好地体现出塑性滞回环。6)通过相同直径不同高径比的岩石进行单轴压缩、单轴递增循环压缩和单轴等循环压缩试验,得出岩石极限应力、极限应变和弹性模量随着高径比变化而变化的结果。采用塑性应变损伤模型对岩石的尺寸效应进行研究,得出损伤与高径比的演化趋势。7)采用岩石破坏过程分析软件RPPA2D对岩石进行了数值分析,阐述了岩石破坏过程和岩石破坏过程中的声发射分布情况。
其他文献
随着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486-2013)的颁布,传统的皮革废水工艺已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废水排放标准要求。根据皮革废水的水质特点和对环境的危害,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皮革废水的处理方法和研究进展,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海绵铁还原耦合微波强化非均相Fenton技术深度处理皮革废水的试验研究,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1)海绵铁还原降解六种常见皮革染料的研究。选取酸性棕98(AB)、酸性
寒区土体水热耦合问题的数值计算一般采用差分发和有限元法,由于格式本身的原因,其求解精度往往不是很高,而谱(元)法因具有所谓的谱精度,故本文提出了采用谱元法求解寒区土体水热
高陡边坡桥基位置不仅关系到高边坡的稳定和桥梁的安全,也直接关系到整个桥梁的技术指标和造价。荷载作用下高陡边坡岩体力学行为特征是桥基位置确定及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基础。
随着施工技术水平和建材质量的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节点越来越复杂。为适应预应力筋锚固和一柱多梁的施工要求,经常需要对梁端进行水平加腋,将预应力筋甚至部分非预应力筋布置在加
目前蒸压加气混凝土通常用于围护结构,少数国家或地区将其应用于低层承重结构。为了将这种绿色的新型节能材料用在承重结构体系中,本文在深入研究其物理特性的基础上对其基本
近二十多年来空间网格结构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其受力合理、覆盖面积大和造型丰富而备受欢迎,是一种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结构形式。双层球面网壳结构是其中广为应用的结构
近年来随环保力度的加大,石化产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的运行及其技术研究尤为迫切。石化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水量大,有机物多为难降解有机物且具有一定的毒性,若能实现对其的回收再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石化废水对自然水体的二次污染,亦可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压力。2015年3月1起即将实施的《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将COD排放限值定于60 mg/L以下。石化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COD浓度普遍高于普通的生活污水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我国公路隧道建设已进入大发展的新时期,相应地对公路隧道特别是长大隧道建设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 为此,本文以武水
配筋砌体复合墙是考虑严寒地区保温问题的一种新型结构。我国现行规范中,对墙体出平面承载力没有给出具体规定,仅定性提出应尽量减少平面外弯矩对墙体的影响。为了弥补这方面
金盆水库属峡谷深水型水源水库,夏季具有稳定的热分层。本文以金盆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水质原位监测及实验室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性研究了金盆水库热分层及水质的演变特征;建立了适用于金盆水库的三维水温模型以探究水体热分层的影响因素;研究了扬水曝气系统的混合充氧效果及混合效率并提出系统运行的优化方案。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进一步探明了金盆水库水体热分层与水质的演变特征。金盆水库为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