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了各国教师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共同的发展趋势,也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重点和方向。目前,作为我国中小学教师中数量最多的群体,农村教师素质的高低及其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未来国民素质的发展。因此,关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深入农村实地进行调研,了解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探求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对于农村基础教育乃至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往学者的研究,大部分是从社会学角度去思考,很少有学者从文化学的视角来分析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这就限制了我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面认识和理解。现在,无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积淀,还是教师的自我发展、个人价值等方面都和大众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研究以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为理论依据,在进行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通过调查访谈、理论分析等方法,以山东省章丘市查旧小学为个案,研究了大众文化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通过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发现了大众文化对农村小学思品老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有利于专业自主发展,促进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的主体意识,有助于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有利于知识结构的扩展,扩大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知识结构,有助于促进教师个人价值的提升;有利于丰富精神生活,丰富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教师个人视野的开拓。同时,也发现了大众文化对农村小学思品老师专业发展的消极作用:使理性思维感性化,简单的、浅层次的和表面化的事物会导致忽视思想的、意义的和价值层面的思考;使价值意识平庸化,在大众文化领域中,通常是价值低的东西排挤价值高的东西,因为崇高的理想、信念总是难以获得的,而平庸的东西却容易被接受、理解和令人愉悦:使主流意识边缘化,大众文化是商品消费的文化,它对大众具有感官的吸引和物质消费的导向,分散了人们对主流道德文化的重视。本文从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发展的特点入手,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三方面出发,对如何推进农村小学思品老师的专业发展做了了分析和建议。从社会方面,要制定有利于合作教师文化建设的教育政策,营造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从学校层面,可以从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入手,来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从教师自身层面,要从思想上接受和运用大众文化;同时要以自身行动促进专业发展,可以从教师的阅读、写作和相互交流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