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Therapy,PMAT)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2,rhIL-2)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的可行性、安全性、临床疗效和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7月-2010年12月解放军第88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72例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接受局部病灶PMAT治疗,并于微波消融治疗当天开始臀部皮下注射rhIL-2,用法为60万U/次,每周3次,共4周,对照组38例,仅行单纯PMAT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癌结节数目、癌结节大小、肿瘤来源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等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于消融治疗前1天及微波治疗结束后第28天抽取清晨空腹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观察其变化,观察两组术后消融效果,肿瘤标志物、生活质量(包括KPS评分、体重和饮食增长率)及主观症状的改善情况,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统计两组0.5年、1年累积复发率和累积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耐受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主观症状均有所改善。1)消融效果:72例患者总的完全消融(Complete ablation,CA)率为92.04%(104/113),其中观察组为92.16%(47/51),对照组为91.94%(57/62),两组直径<3cm、3-5cm和>5cm的癌结节CA率及总CA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肿瘤标志物: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阳性率分别为88.24%(30/34)和86.84%(33/38),甲胎蛋白(Alpha-fetal protein,AFP)阳性率分别为20.59%(7/34)和23.68%(9/38),两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组间相比,观察组CEA的下降率和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CEA值及AFP值均较治疗前降低,CEA值降低更为明显,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CEA平均值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生活质量: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KPS评分、饮食、体重增长率分别为58.82%(20/34)、55.88%(19/34)、44.18%(15/34)和31.58%(12/38)、36.84%(14/38)、36.84%(14/38),观察组体力状况评分(Karnofsky,KPS)增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余无明显差异。4)主观症状: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主观症状包括肝区疼痛、腹胀、乏力及纳差均有所改善,观察组各症状改善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5)免疫功能:治疗前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均表现为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升高,CD8+T淋巴细胞降低,CD3+T淋巴细胞升高以观察组较为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升高,CD8+T淋巴细胞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CD4+/CD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相似,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观察组共25例(73.53%)、对照组17例(44.74%)患者出现发热,两组比较观察组发生率更高(P<0.05);余转氨酶一过性升高、肝区疼痛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累积复发率:观察组和对照组0.5年、1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1.76%(4/34)、32.35%(11/34)和31.58%(12/38)、60.53%(23/38),两组0.5年、1年累积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累积生存率:观察组和对照组0.5年、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18%(31/34)、70.59%(24/34)和89.47%(34/38)、47.37%(18/38),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MAT联合rhIL-2治疗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是安全可行的,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PMAT治疗,可明显降低肿瘤标志物,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机体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时间,降低肿瘤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小,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并值得临床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