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6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表达和川芎嗪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研究表明,体内存在一个炎症-凝血网络。促炎介质(TNFQ、IL-6等)既引起炎症反应,又促进凝血过程,二者均属于防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液凝固过程中的丝氨酸蛋白酶不仅参与凝血因子的激活,还可导致一系列细胞反应,特别是通过特定的受体参与炎症反应。在这些反应过程中,激活的血管内皮细胞(VEC)表面表达的组织因子(TF)可能是炎症和血栓形成之间重要的衔接物。 静息状态下,VEC通过严格控制凝血系统与抗凝系统之间的平衡来调节生理性止血。TF在VEC、单核细胞中的促凝活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意义。TF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可与FVII、FVIIa结合形成复合物,并加速FVII成为FVIIa。实验证明,TF的表达与许多疾病的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包括败血症、DIC、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血栓性事件(如心肌梗死和脑梗塞等)。 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作为体内主要的炎症因子之一,有着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在机体受到创伤和感染时所产生的急性期反应中,发挥着中枢性的协调作用。在多种严重感染性疾病和心血管事件中,血浆IL-6浓度显著升高,而且IL-6浓度升高水平和死亡率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在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中起着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一样重要的作用。IL-6的生物学作用是通过和IL-6受体结合来完成的。由于VEC膜上缺乏IL-6受体,因此长期以来VEC表达TF和IL-6的关系缺乏报道。新近发现IL-6可和血浆中可溶性IL-6受体(sIL-6R)结合,而后该复合物通过和gp-130进行信号转导,这为研究IL-6对VEC表达TF提供了可能性。但这一假设有待事实证明。 IL-6在体内生物作用广泛,对多种细胞具有调控作用。根据已有资料,它在细胞内的信号转导主要涉及JAK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2/STAT3)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Ras/MAPK),不同细胞可能各有侧重。其次,大量实验提示在TF表达调控中,蛋白激酶C(PKC)途径起着关键作用,并且也有报道PKC途径也参与了IL-6的生物学作用,同时不同信号转导途径之间可能存在网络关系。因此,如果IL-6的确可以调控VEC的TF表达,那么它的信号途径究竟如
其他文献
助力国运昌盛与国脉传承的学校武术,需从武术运动技术的最小单位入手,从“动作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动作教学方式的对练化,动作教学目标的教育化,动作竞技方式的纷呈化”4个维度
多年来屡见就医患者更改基本信息的情况,明显存在安全隐患。医院职能部门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把握申请、审批、修改、存档备案等几个环节。通过严格执行国家实名制就医规
工伤保险是世界上产生最早的社会保障项目,在世界各国,其建立也较为普遍并发展比较完善。作为一项保护劳动者权益,体现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制度,自德国1884年通过《劳工灾害保险法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利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在均衡中,每个参与人的效用函数不仅依赖于他自己选择的策略,而且依赖于其他参与人选择的策略,因
学校做课程规划是新课改的本质要求。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统一规划与实施是新课程下学校的责任,也是权力。综观国内外的研究,学校对如何做课程规划,理论缺乏,实践
以前对文化定势的研究,重点多被放在负面的定势或定势的消极意义上,而且学者们多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此问题,其一特点是将定势看作社会认知过程的一个静态因素。本篇论文,欲采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83例(83%),肢体活动受限81例(81%)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千校一面"的发展状况已难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的个性化和办学的特色化成为办学的必然选择。但是,特色办学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毛亨《毛诗故训传》,一般简称作毛《传》,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解释《诗经》的著作,在学术史和文化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郑玄《毛诗传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