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L和PI3K双靶点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k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s, PTK)是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物质,具有多种细胞功能。蛋白酪氨酸激酶的过度表达激活其下游信号通路,从而导致细胞转化、增殖、对抗细胞凋亡、促进细胞生存,最终导致肿瘤的形成。以酪氨酸激酶ABL为靶点的分子设计已经促使了Imatinib、Dasatinib等药物的成功上市,但临床耐药性一直存在。研究表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补偿作用是导致Imatinib耐药的机制之一。因此,以ABL和P13K为双靶点的分子设计已成为当今药物研发的热点。本论文以SVM (Support Vector Machine)筛选模型,以ABL和P13K为双靶点,对PubChem和MDDR化合物分子库进行了虚拟筛选,初步筛选出来的苗头化合物再经过“Lipinski’s rule of 5"、分子对接和合成可行性等一系列评价,最终设计合成了26个包含(S)-3-氨基吡咯烷母核的、具有潜在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采用MTT方法,以人肝癌细胞HepG-2、乳腺癌细胞MCF-7和白血病细胞K562为测试细胞株,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对三组细胞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K562细胞有一定程度的选择性(5k-5m的IC50值分别是3.6μM,3.3μM和4.3μM)。激酶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5k-5m对ABL、PI3K(alpha)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能够阻滞PI3K/AKT信号通路;细胞凋亡实验表明,该系列化合物较好的细胞活性的确是源于抑制了ABL和P13K蛋白激酶。虽然本文设计的化合物针对单一靶点的抑制活性都较低,但协同作用使得它们表现出良好的细胞活性,而且以(S)-3-氨基吡咯烷为母核的ABL和P13K双重抑制剂尚未见报到。以此为先导化合物,有望设计出结构更加新颖、活性更好、选择性更强的的ABL和P13K双重抑制,克服Imatinib临床耐药性。
其他文献
对串联电容器型式试验中所涉及到的几个重要问题如:阻尼放电、下限电压下内熔丝隔离和冷工作状态等试验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得出了有关串联电容器型式试验时参数选取的方法
在这样一个现代化、资讯化的社会,信息的生产与消费多种多样,其中以视觉形象呈现信息的巨大浪潮向人们汹涌袭来,这些不可抵挡的潮涌迫使人们不得不加强自身的视觉感知技巧和
<正>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民银行国库服务政府、服务百姓、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人民银行总行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向地震灾区困难群众发放补助金的决定后,为确保补助金快速、
第一章绪论本章旨在介绍本论文相关研究背景,包括脊髓损伤;Keap1-Nrf2-ARE的结构及激活模式;Nrf2的神经保护作用;Nrf2与NF-κB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莱菔硫烷的药代动力学。第二章N
本文给出不对称接线大容量内熔丝高压并联电容组中性线不平衡电流保护和桥式差电流保护的通用计算公式,为基层电力部门提供了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对称接线和不对称接线
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时期执行乱、执行难问题日益突出,2012年新修订民事诉讼法从法律上确立民事执行检察权,如何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执行检察制度成为了研究新课题。本文在总
股权投资基金是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但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所享有的科技成果是一类特殊的国有资产,股权投资基金在进行此类项目投资时,存在着对科
1胱抑素C的发现和生物学特性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是1961年Clausen于脑脊液中首次发现,因它与哺乳动物胱蛋白A和胱蛋白B的结构及活性相似,当时被称为胱蛋白C。80年代中期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是近几年来较为流行的一种生产模式,生产调度是该生产模式下企业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企业的产品库存量、产品生产周期、生产资源利用率等方面都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使得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不断恶化,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依赖于人才资本,同时人才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