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污染土壤样品采自辽河油田,运用沉降-离心法分别提取三个粒级(5~2μm、2~1μm和<1μm)的土壤胶体。并对这些胶体的粒径分布、Zeta电位以及微观形貌、红外光谱、总石油烃含量及组分等主要理化特征进行了定性定量表征。通过淋滤实验研究了该胶体在石英砂组成的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行为,pH和离子强度(IS)等环境因子对该运移行为的影响,以及胶体对菲在多孔介质中的易化运移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三个粒级胶体的粒径主要分布在5~2μm、2~1μm和小于1μm的百分含量分别为75%、76%和72%,证明所提胶体基本符合实验要求:石油污染土壤胶体微观形貌呈现片状;且当pH从4升到9,三个粒级胶体Zeta电位的变化范围分别在-32.4~-40.4 mV、-35.0~-49.8 mV和-24.0--52.4 mV之间;相应地,三个粒级胶体在多孔介质中运移的回收率(MR)变化范围分别为31.62%~63.39%、58.55%~81.25%和62.27%~83.51%。这些说明pH对胶体的运移有明显的影响,中性溶液条件则更有利于胶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随着离子强度从0.001 mmol/L升高到1 mmol/L,三个粒级胶体穿透曲线MR均逐渐降低。说明无机离子使胶体运移能力降低。同时,小粒径胶体更容易穿透多孔介质。石油污染土壤胶体对菲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有明显的易化作用。pH增加,该胶体对菲的易化运移能力增强。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该胶体对菲的易化运移能力减弱。该研究对石油污染场地风险评价及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