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啦啦队运动国际组织的建立,啦啦队比赛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啦啦队展示表演以及2010年广州亚运啦啦选拔赛的举行,我国迎来了啦啦队运动发展的春天。现代健身活动的日趋普及,高校对终身体育的广泛重视以及多元化文化的渗透影响,啦啦队作为高校体育课的新内容出现,迎合了现代大学生生理、心理的需求。将啦啦队运动引入高校课堂,不仅能有效的促进啦啦队运动的发展,还对高校体育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个性以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那么目前我国高校是否具备开设啦啦队课程的条件呢?开设此门课程又会涉及到哪些课程因素呢?这些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开设啦啦队课程的意义、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通过对我国高校开设啦啦队课程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1.1在所调查的30个高校中,已有13个高校开设啦啦队课程,虽然开展情况不是很好,但是啦啦队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教师和学生对啦啦队运动不够了解,没有统一的教材,师资水平尚且薄弱等现状影响了啦啦队课程的进一步发展。1.2在我国高校开设啦啦队课程是可行的。社会大环境提供了高校啦啦队运动发展的契机,专家和体育部门、行政部门对高校开设啦啦队课程持肯定态度,学生对啦啦队运动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高校能提供一定的啦啦队训练所需要的场地器材设施。1.3鉴于技巧啦啦队训练所需的场地和器材要求,高级别技巧啦啦队课程较适合在专门的体育院系开设,基础技巧啦啦队及舞蹈啦啦队课程可以在普通高校开设。1.4啦啦队课程的初步构建成果是:建议将啦啦队课程安排在大学二年级,授课时数为36学时,每周2学时;啦啦队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增强素质,塑身美体,提高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集体主义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啦啦队运动的教学可运用讲解示范法,采用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形式;考试内容可安排成套到动作的创编和展示,考试评价要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建议应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编著适合高校啦啦队教学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