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PSIR模型的园区循环化改造效果评价研究——以WB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的约束日趋强化,发展循环经济,自“十一五”规划以来已作为国家战略得到实施。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是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任务。  WB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及胶东半岛高端产业集聚区的叠加区,作为国家级经济开发新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促进了当地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其高耗能的海洋化工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发展相对不足,产业结构急需优化。因此,推进以企业为节点的WB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成为政府和园区建设部门关注的问题。本文以WB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实践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十二五”期间WB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效果,并以此构建效果评价模型,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文在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相关理论研究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紧密联系自身的实际工作,以DPSIR模型为框架,构建了WB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以WB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园区循环化改造效果进行了实证评价研究,分别测算了改造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数和分维度评价指数,经过对测算结果的分析发现,“体制机制不健全、资源环境约束大、循环经济稳定性差、循环经济意识欠缺以及创新能力匮乏”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利用系统论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提出了完善WB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具体对策。这对于促进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2015年4月13日教育部发布的教高[2015]3号文件中,明确“慕课”这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对今后高等教学模式改革发展的促进作用。“慕课”这一新型授课方式正在以线性速度直线上升,广泛应用在国内一些高等院校的多门学科教学中。但这种新型授课方式能否被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所接受、能否达到老师预期设计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效果、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能否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有较大作用,是我们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