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外影视业蓬勃发展,与之相对应的影视翻译研究亦不断深入。查阅纪录片字幕翻译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专著较少,纪录片字幕翻译相关问题仅在影视翻译专著的个别章节或文章中有所涉及。由此可见,作为影视翻译研究领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纪录片字幕翻译仍有待进行深入研究。《舌尖上的中国Ⅰ》自2012年问世以来备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引发了海内外观众对中国美食极大的兴趣,并掀起一波“舌尖”热。该片作为中国美食纪录片之一,从外宣角度来说,其在加强国产纪录片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阐释好中国特色,传播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字幕翻译作为该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受到热捧和广泛传播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努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夯实对外传播文化的根基,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国际话语权的背景下,从受众视角研究字幕翻译具有很大的科研和实用价值。本文以目的论三原则作为研究理论基础,从影视受众视角出发,对《舌尖上的中国Ⅰ》字幕翻译进行研究。目的论三原则指出,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过程,目标语文本须提供背景知识和情景语境以满足目标受众的理解需求,译文必须与原文之间相连贯。根据目的论,在字幕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从受众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受众知识背景,语言表达和阅读习惯,教育文化传统等因素,从而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以提升该片的呼唤效应以达到外宣目的。根据国内外影视翻译文献回顾,本文确立了纪录片字幕翻译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通过对纪录片字幕限制因素、语言特点、文化特点的分析加强对原文的认识从而对后续字幕翻译研究奠定基础。根据不同受众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将纪录片的受众分为以研究中国、中文或中国饮食文化的学者或专家为主的专家型受众,以美食家和外国纪录片创作者为主的特殊受众,对中国感兴趣并期望通过该纪录片了解中国的普通受众。依据马斯洛人类需求理论,受众的需求可分为基本需求,中级需求和高级需求。结合大量具体翻译实例,本文根据目的论三原则进一步研究了满足受众需求下的字幕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