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如果“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教育)改革都不会成功”①。197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后,职后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便逐渐发展起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将在2012年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教师继续教育从业人员年参与率达到50%。此外,《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在今后5年内对全国1000多万教师进行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可见,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优先发展及教师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的基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革、教育领域的不断创新、区县政府教育管理的转型、学校办学自主化的推进以及竞争性教师研修市场的形成,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担任关键角色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却面临着“作用被淡化、业务被分化、功能被弱化、地位边缘化”的困境,并且“无用论”、“粗放型”、“脱离实践”和“负向功能”等质疑也一直充斥于教师培训行业。因此,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教师职后教育、终身教育?培训能力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能力是指有效利用资源完成教师培训任务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并最终实现机构目标的所有能力。根据组织能力研究中的能力分类观点、教师培训机构能力成熟度模型(简称IT2CMM)和培训师角色特征等理论,将教师进修学校培训能力分为培训专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研究发展能力和组织变革能力。只有在教师培训专业化大背景下探讨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提升竞争力和实现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形成对其当前培训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的认识,以及才能为其实现专业化发展提供改进策略。因此,围绕此目标,主要探讨三个问题:1)在培训专业化背景下,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当前的培训能力发挥状况如何?2)影响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培训能力发挥的因素有哪些?3)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应该如何科学地制定改进策略?因此,主要从四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包括问题提出、研究意义、文献综述、概念界定、理论基础等内容。第二部分:研究设计与实施。主要包括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和数据处理等内容。第三部分:数据统计与分析,主要包括对浙江省J市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能力及其影响因素间的差异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第四部分:研究结论与建议。研究发现浙江省J市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教师进修学校培训能力间存在显著差异;影响因素各因子水平与进修学校培训能力间存在显著中度正相关性;通过对影响因素和教师进修学校培训能力进行回归模型,发现各因素均可显著预测进修学校培训能力状况。根据研究结论,本研究建议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可以突破墙围,区域联动,扩大社会支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兼职教师培训能力;适度调整教师培训标准,进行资金的合理分配;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管理的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