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是一种具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可以由活化的Th1细胞、CT8细胞和NK细胞等多种细胞合成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巨噬细胞活化、以及使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合成干扰病毒增殖的分子,参与清除细胞内病原微生物。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是主要由Th17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其主要功能包括诱导靶细胞合成和分泌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参与机体免疫清除病原菌。人工饲养的小熊猫由于犬瘟热、细小病等恶性传染病和多种寄生虫病,死亡率很高。因此急需一种对于针对小熊猫的具有抗病毒、抗寄生虫和增强免疫力的药物。本研究用ConA刺激小熊猫外周血淋巴细胞获得总RNA,依据大熊猫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小熊猫特异引物,采用反转录PCR(RT-PCR)合成cDNA,扩增和克隆了IFN-γ和IL-17基因,连接到克隆载体pGEM-T和表达载体pET-32a(+)。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入到原核表达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获得融合蛋白red panda IFN-γ(RpIFN-γ)和red panda IL-17(RpIL-17)。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优化蛋白RpIFN-γ和RpIL-17的表达条件,RpIFN-γ纯化后免疫兔子制得多抗,在MDCK和F81细胞分别检测RpIFN-γ抑制CAV和CPV的复制。获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克隆的小熊猫IFN-γ和IL-17基因分别为501bp和462bp,与大熊猫的相似性分别为95.4%和93.7%,分别编码167和152个氨基酸残基。2.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ET-32a-IFN-γ和pET-32a-IL-17),其最佳表达条件是IPTG浓度0.5mmol/L,温度和诱导时间分别16℃38h,和25℃20h。3.经镍柱纯化了RpIFN-γ和RpIL-17表达产物,West-blot鉴定其分子量分别约为38ku和35.5ku。4.免疫荧光试验和real-time PCR试验证明,RpIFN-γ在2倍稀释时的作用最明显,64被稀释后抗病毒作用已经不明显。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地克隆了小熊猫IFN-γ和IL-17基因,构建出了原核表达载体;摸清了pET-32a-IFN-γ和pET-32a-IL-17的最适表达条件,获得了纯化的RpIFN-γ和RpIL-17重组蛋白;证明RpIFN-γ具有较好的抗病毒活性。本研究结果为临床改善小熊猫免疫功能,增强其抗病力提供了新的依据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