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美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520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因此,一个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也是其科技进步的过程。 鸦片战争的惨败使国人第一次正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不再是“抚有四海”、“富甲天下”的“中央之国”,中国已经落后了。这直接促成了1860年的“洋务运动”和1911年的辛亥革命。从那时起,中国自觉不自觉地对外开放,开始了其现代化进程。 现代化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无疑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近代中外科技交流中,中美交流可说是后来居上。至民国时期这种交流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占据重要地位,而近代中美科技交流最多且最有成就的领域之一就是农业。这是因为:第一,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第二,美国因特殊的资源优势和历史条件,18、19世纪一直以农立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科技。因此中美两国在农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一种客观需求。这也正是为什么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中,生物学和农学较其他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发展更为迅速的重要原因。 近代中美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始于19世纪末。初期工作主要限于图书文献的译介和农业知识的传播、生物资源的专项考察及不对称交流也是主要内容之一。较为正式且有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活动始于20世纪20年代。1925年金陵大学与康乃尔大学开展校际合作,订立中国作物改良合作计划,是为中美农业技术合作之正式开始;后来又有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中国农林部与美国万国农具公司农具改良合作、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等。 在中关中国作物改良合作结束不久,康大育种教授马雅思(C.H.Myers)回美国写成五年合作的总报告,详述合作经过与成就。1964年,康大农学院洛夫(H.H.Love)教授和原金大农学院院长芮思娄(J.H.Reisner)合著《康乃尔大学与金陵大学作物改良合作计划》(The Cornell-Nanking Story),也对这些交流与合作项目进行了评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著名育种专家沈宗瀚先生在台湾发表了带有回忆性质的论文集《沈宗瀚晚年文录》,其中有《中国农业科学化之开始》、《中美农业技术合作》等文章,对中美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状况进行总结、分析与评价。这些文章或论著既是当时的工作总结,也可以说是中美近代农业科技交流的初步研究。 本论文的选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虽然国内外对中美关系研究的著述很多,但以前的研究大多侧重政治、外交、商业及文化教育方面,对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进行系统研究者尚不多见。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专门研究中美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的专著出版。因此,本研究的完成将有助于填补在这一认知方面的不足。古人云:“以史为鉴”。美国农科教三结合模式对中国近代农业教育体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样,对我国目前及今后的农业教育也有极大的借鉴作用。近代中美两国的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对于今后的中美两国的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对于我国今后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也同样能够提供相当多的借鉴作用。 本论文力图从多个角度探讨影响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因素,对中美近代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发展脉络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全文除绪论外共分为六章: 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依据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基本结构与研究重点以及论文创新之处等。 第一章介绍近代中美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社会背景,包括近代中国所处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西方近代农业科技的发展、近代美国农业历史的发展和中国传统农业的成就及其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重点论述交流与合作的发展阶段和主要途径。按照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和规模可以划分为先导和深化两个阶段,先导阶段是主要是民间的、零星的引进和传播,深化阶段是有组织、有规模的交流与合作。主要途径有教会与传教士、外侨、官员和实业家、中国留美学生和美籍农科教师以及中美两国政府、研究机构和学校等。 第三章主要论述中美两国间作物品种改良及推广的交流与合作。我国近代的作物育种事业发端于19世纪末,至新中国成立,中美两国在作物育种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大致经历了创始、奠基、发展三个阶段。本章以稻、麦、棉育种为代表,兼及其他作物,阐述我国的育种科学是在吸收外国近代作物育种理论与技术后诞生的,特别是一些美国育种专家的来华,不仅传播了先进的理论和方法,而且直接参与了我国育种的实践,这对我国近代育种事业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第四章主要论述中美两国间在农机具、土壤肥料和病虫害防治科技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农机具方面,其主要成绩表现在垦田农机具、排灌农机具、畜产机械、植保机械等农机具的引进与改良;农机具的教学与研究;农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等。在土壤肥料方面,成立了土壤肥料研究机构,培养了土壤肥料科学人才;进行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土壤调查;运用近代科学方法,进行了我国首次大范围的地力试验;开展肥料试验,促进中国化肥工业的发展。在病虫害防治科技方面,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病虫害防治研究机构;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水稻螟虫、棉
其他文献
2013是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元年,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众筹、P2P等网络借贷平台和在线金融服务为主的新型网络金融概念应运而生。本文的研究对象就选取了时下热门并且风险问题频出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股票市场动量效应的实证分析,探索中国股票市场动量效应现象的特点及原因。 论文首先回顾了传统金融理论到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从市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科研信息的内容、传播和利用的形式都发生了变化,不仅需要不同语言、不同载体、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还需要对这些数字资源及包含的
皖北地区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耕地3100万亩,人口2800万,涉及阜阳、宿州、淮北、蚌埠、淮南等6个市。这一地区历史上饱受洪、涝、旱灾之苦,长期摆脱不了贫困落后的面貌。新中国成
背景: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 IR)是指胰岛素的外周靶组织如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等对内源性或者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生理剂量的胰岛素产生的生理效应也随之
新时期,汉语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构词成分——新兴类词缀,它们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并参与构词,引起了语言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汉语类词缀以及新兴类词缀问题具有相当的复杂
本文主要研究了塑料齿轮的强度问题,利用齿轮模型设计程序和ANSYS有限元工程分析软件进行主要的研究工作。 首先,采用Maxwell模型作为表征塑料粘弹特性的模型,ANSYS软件中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5年间中国货物进出总额从206亿美元(1978)上升到了41600多亿美元(2013),增长了201倍,世界货物贸易的排名从32位上升到第1位。
从20世纪90年代《武则天》的热播开始,宫廷题材电视剧在影视界悄然兴起,特别是近几年来,《大清后宫》《宫心计》《美人心计》《宫锁心玉》《甄嬛传》等多部宫廷剧扎堆上映,甚至称
知识经济时代出现了新的“人才观”,学习方式日益变革,科技迅猛发展为微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与便易的平台,加之中学生学习活动泛化,多样化学习需求萌芽,了解中学生微学习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