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务用车体系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制度系统,是为了保证政府公务活动的正常开展,由国家财政拨款购置车辆的一种制度。我国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是传统计划经济的产物,在那个资源匮乏、物质供应紧张的年代能够有效的保证国家公务的正常开展,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面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这种体制已经暴露出了极大的弊端。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公车配备超编超标屡禁不止、公车私用泛滥、攀比歪风盛行、公车使用效率低下等现象不但加重了政府财政的负担,而且违背了公车体制建立的初衷,也与当前建设节约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不符。所以,大力推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切实降低公务用车成本,成为了我国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强、覆盖面广、内容复杂的制度性变革,需要在统一思想原则的指导下,结合各地社会经济发展实情,统筹平衡多方因素逐步开展,在不脱离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要善于总结、敢于创新,才能设计出一套符合国情、行之有效的公车改革方案。早在上个世纪末,我国已经开始了对于公车制度改革的探索,各地方也在中央的指导下进行了有益的试点工作,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改革方向的不明确,方案设计的不合理以及执行力度的不彻底等原因,公车体制所暴露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权力机构,处在国家行政的最前沿,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其公车改革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国家公车改革的整体进程,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立足于现实,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公务用车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说明了改革的必要性,同时在借鉴国内外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改革方案设计的基本经验,并以A镇为例,通过对其公务用车体制进行详细的分析,发现问题的根本,最终形成公车改革的基本方案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