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纠纷探讨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gzhi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不断拉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至关重要的课题。如何缩小城乡差距?首要的就是让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在城市的拉力和农村推力下,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城市化、工业化和统筹城乡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不会有中国今天的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农村转移的劳动力由于体制和自身条件的影响,他们生活在城市和农村的边界。在面临经济波动和各种风险时,由于这一群体缺乏制度上的保障,因而抗风险能力也更弱,他们唯一的保障就是让他们世代得以延续的土地,土地成了他们弃之不得,耕之无力的一块心病。由于土地自身的特点和土地对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具有的特殊意义,使得这些“劳工候鸟”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往返时,不可避免的引发土地纠纷。大量的土地纠纷不仅威胁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不利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本文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纠纷产生的原因、类型、以及土地纠纷特点和解决途径进行了研究。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长期二元结构使得他们无法融入城市,享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因此,他们尚不能彻底摆脱对土地生存依赖,对土地增值预期加剧了土地纠纷的产生。 虽然转移农村劳动力土地纠纷纷繁复杂,根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式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引起的土地纠纷分为四类:转包、代耕、转让、入股导致的土地纠纷。从土地纠纷的案例来看,目前的土地纠纷普遍呈现以下特点:群体性明显、纠纷的主体多元化、发生时间有规律、处理难度大、回旋余地小、解决纠纷方式极端、连锁效应强。 借鉴农地改革成功经验,笔者认为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土地纠纷要因地制宜,一方面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另一方面要完善社会政策,如教育、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
其他文献
在传媒转型期,扬子晚报副刊坚持走内容为王之路,创新求变,用过硬的优质内容,提升读者和用户黏合力,在报网端微多终端取得了良好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In the period of media
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被推到或拉进城市(镇)务工,由此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由于他们的祖先给他们烙上了“农民”印,所以即
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和创新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缺乏资金等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生存。文章分析了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提出了小微企业难以融资的几个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其次,教师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期刊
期刊
杂交狼尾草是以二倍体美洲狼尾草和四倍体象草交配产生的三倍体杂种,其后代不结实,生产上通常用杂交一代种子繁殖或无性繁殖。该品种是一种热带型牧草,在长江中下游种植,一
1 亲本特性 1.1 父本特性父本株高110cm,株型集散适中。叶片上举挺拔,叶色深浅适中,芽鞘、叶缘、叶耳、节问均无色。分蘖性强,茎秆粗壮,抗倒0性强。单株花期12d左右,开花畅,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法,以社会学和经济学中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理论为指导,描述了失地农民就业状况和特点,考察了失地农民的职业收入和职业声望,讨论了失地农民职业地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