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计服务作为注册会计师向其客户提供的一种有偿劳动,其定价方式除了跟一般的商品和劳务一样,要考虑其供求关系之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反应审计服务的生产规律和特点。这样才能够既保证事务所的健康发展,又可以向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所以审计服务的定价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从理论上讲,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定价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两点:一是审计成本;二是审计风险。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可以节约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成本投入,而且还能够降低其所承担的审计风险。然而,自从Simunic(1980)开创了审计定价经验研究的先河后,大多数的中外学者在研究审计定价时并没有将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约入经验模型中进行考察。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与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衡量的复杂性以及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等问题存在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本文以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作为突破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对于注册会计师审计定价问题的研究。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能够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在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将内部控制的目标确定为“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本文将这一总体目标分解为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性目标及资产安全性目标等五个子目标,基于可以获取的公开数据,将这些子目标转化为一套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指标权重的计算以及评价标准和得分方法的确定,构建了一个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为了确保该评价体系的可靠性,本文以2008年我国深沪两市1033家制造业及批发和零售业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真实水平的替代变量,从辨别能力和预测能力两个角度对本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明该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实践价值。为了进一步揭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市场产品定价的真实规律,本文根据上述评价体系计算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得分,并以此作为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替代变量,将其纳入审计定价模型,对2009年我国沪、深两市1395家上市公司的审计收费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的审计费用水平与其内部控制质量之间存在着不显著的负相关性;通过在模型中引入公司治理变量,本文还发现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质量,从而显著地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收费;其次,本文还对我国上市公司2009年审计费用的变化情况(与2008年相比较)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当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发生了改变后,事务所也随之调整了审计收费水平。本文通过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问题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构建了一个以目标为导向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从而为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经验证据。其次,本文还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定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丰富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审计定价研究的文献,进一步揭示了我国审计市场产品服务的定价规律,为政府相关部门抑制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不正当竞争,规范行业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及决策有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