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友爱意识培养探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39487068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显示了党和国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视。和谐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人在交往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一种良好的状态,友爱作为维系人的交往道德品质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初级中学作为培养初中生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阵地,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诞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作为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在教育领域的体现,也反映了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规定了要培养初中生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和国家的要求。作者认为这些都是友爱在不同领域的一种具体体现,所以本文从大的社会背景下阐明了中学生友爱意识培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从微观上看初中生友爱意识培养是新课改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我们培养初中生道德品质的一个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友爱意识的内涵所做的规定,从逻辑延续上讲包括关爱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同时又从这些核心的内容扩展到关心集体和国家,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新课改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对我们培养初中生友爱意识做了具体的要求,培养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主体、客体和培养方式及手段。在新课改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对这三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要求,教学理念的转变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专业化发展的意识,由原来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知识的开发者和传授者。随着现代化教学工具不断进入我们的课堂,同样要求我们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来促进我们的教学工作。当然这一切都是围绕学生友爱意识的建立而论的,是为了实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应该建立的的友爱意识而展开的变革。友爱意识的培养要求的正在悄然发生变革,所以我们现行的培养方式存在一些与之不协调的地方,同时在我们友爱意识培养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像教师自身素质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培养过程初中生友爱知识和友爱行为的分离,我们的教学模式单一,没有创新等等。这些问题或是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在作祟或是由于没有具体硬件条件或是由于我们的教学方法没有适应新变革的需要。针对友爱意识培养的现状和问题,作者认为应该从基本策略和教学方法策略两个大的方面对中学生友爱意识的培养,首先宏观方面包括:1、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2、建立校本课程,提高友爱意识培养的可操作性;3、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多种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对友爱知识的认知。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和活动教学。这些共同构成了本文关于有爱意识培养的基本策略。当然由于作者水平和具体区域、时间等条件的限制,难免会有问题,还请各位方家辩证看待。
其他文献
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是语言学习的两大范畴。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经常被一种现象所困扰。就是只能阅读书面英语,而不能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的“哑巴英语”现象。在书面表达中,这
中学文学社是在课堂教学之外的促进学生写作兴趣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十分有效的载体。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试图通过构建中学文学社的机制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文针对传统的由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塔式起重控制系统可靠性差、操作复杂、故障率高、电能浪费大、效率低等缺点提出将可编程序控制器和变频器应用于其控制系统.在塔式起重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首先由美国IBM公司提出,至今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基于行为主义的CALL,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CALL,以及综合理论汇聚的CALL.在中
自从1981年Henry Holec所著的《自主性与外语教学》一书发表以来,“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就被建立起来,怎样培养学习者自主成了教育者和研究人员的共识。在中国,新的教育改革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体育行为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一种社会行为;目前体育界对体育行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体育行为这个概念的界定上还
站在镜前,打量着镜中那个平平凡凡的女孩:相貌平平,个子平平,衣着平平,气质平平.作为女孩,我真的好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