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改善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伴不同瘙痒程度的患者血清白介素-31(Interleukin-31,IL-31)、神经营养素-4(Neurotrophin-4,NT-4)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水平,探讨IL-31、NT-4及BDNF在尿毒症皮肤瘙痒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皮肤瘙痒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探讨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联合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对MHD患者皮肤瘙痒的改善情况及对患者血生化指标(血尿素氮、肌酐、尿酸、血钙、血磷)、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超敏 C 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hs-CRP)、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iPTH)、IL-31、NT-4 及 BDNF 水平的影响。方法1.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于青岛市中心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患有皮肤瘙痒的患者64例作为瘙痒组,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患者皮肤瘙痒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患者血清IL-31、NT-4、BDNF水平。选取同期于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不伴有皮肤瘙痒的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患者血清IL-31、NT-4、BDNF水平。2.将64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患有皮肤瘙痒的患者随机分为HD组和HP+HD组,采用VAS评估患者皮肤瘙痒情况,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IL-31、NT-4、BDNF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得血生化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程度、血生化指标(血尿素氮、肌酐、尿酸、血钙、血磷)、β2-MG、hs-CRP、iPTH、IL-31、NT-4及BDNF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在瘙痒组患者中,血清IL-3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N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B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瘙痒组患者中,VAS评分与血清IL-31水平呈正相关(r=0.734,P<0.001),血清NT-4水平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791,P<0.001),血清IL-31水平与血清NT-4水平呈正相关(r=0.813,P<0.001)。3.治疗后,HP+HD组与HD组患者皮肤瘙痒评分均较前减低,HP+HD组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HD组患者的皮肤瘙痒评分(4.56±1.41分)低于HD组(7.16±1.02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后,HP+HD组与HD组患者血尿素氮、肌酐、尿酸、血磷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5.治疗后,HP+HD组与HD组患者β2-MG、hs-CRP、iPTH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HD组患者β2-MG、hs-CRP、iPTH水平均低于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HD组IL-31、NT-4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HD组治疗后较治疗前,IL-31、NT-4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P+HD组 IL-31、NT-4 水平分别为(468.23±145.05)pg/ml、(15.01±4.01)pg/ml,均明显低于 HD 组的(671.10±178.29)pg/ml、(22.01±4.01)pg/m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7.HP+HD组与HD组患者BDNF水平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HD 组BDNF 的水平为(48.55±2.95)pg/ml,高于HD 组的(48.03±2.95)p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尿毒症瘙痒患者血清IL-3 1、NT-4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IL-31、NT-4可能与尿毒症瘙痒发生密切相关,是反映尿毒症瘙痒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2.尿毒症瘙痒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情况、β2-MG、hs-CRP、iPTH及IL-31、NT-4水平均较治疗前减低,且HP+HD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HD组(P<0.05)。表明HP+HD治疗可通过减少部分瘙痒相关因子,缓解患者的皮肤瘙痒情况,且效果明显优于单纯HD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1)观察幼年时接受头部放射对大鼠成年后体重和摄食的影响。(2)探究幼年头部放射对雌性大鼠循环雌激素和下丘脑雌激素α受体(estrogen receptorα,ERα)的影响。(3)探究幼年头部放射对雌性大鼠脂代谢的影响。(4)探究幼年头部放射对雌性大鼠糖代谢的影响。方法:(1)通过对幼鼠进行头部放射,观察放射对体重和摄食的长期影响。(2)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幼年头部放射对雌性大鼠下丘脑ER
青光眼是一种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导致的退行性视网膜神经性病变,是全球第二的致盲眼病。高眼压是青光眼重要的致病因素。房水产生与外排的失衡是导致高眼压的主要原因。房水由睫状体产出,通过位于虹膜与晶状体之间的缝隙而进入眼前房,通过房水外排途径排出眼睛。值得注意的是,80%-90%的房水外排阻力来自包括小梁网-Schlemm管在内的传统流出途径。小梁网细胞(trabecular meshwork,TM)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植物染色工艺与扎染工艺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体现了人们对美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被不断应用在现代设计中,引起了笔者对于植物染色与扎染结合应用在现代服装设计领域中的研究兴趣。基于此,本课题分为三部分,以桑葚作为染料来源,与扎染工艺相结合对其在丝绸服装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究。首先笔者以桑葚染料替代桑葚鲜果,突破传统
【目的】:通过比较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龈沟液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水平及两者比值的差异,探究HUA对牙槽骨成骨与破骨活性的影响。【方法】:对2020年-2021年口腔正畸科及痛风专病门诊18
健康的植物组织内部含有许多不引起明显致病症状的真菌,常被称为植物内生真菌。这些内生真菌和宿主植物互惠共生且长期协同进化。在这种互惠关系下,内生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显示出多种功能,包括保护宿主植物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以及调节宿主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等。因此,对植物内生真菌进行深入化学研究,有助于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服务于创新药物研发。十大功劳是小檗科十大功劳属植物,为我国传统中药材。该植物的根、茎、
大量的磷随着地表径流进入水体是造成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同时磷也是一种有限且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采取经济有效的方法从废水中回收磷,对于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和缓解磷资源短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废弃的生物质材料-芦苇制备纳米零价铁改性生物炭(Nano zero-valent iron modified biochar,n ZVI-BC),评估不同热解条件下制备的n ZVI-BC对磷的吸附性能,通过各种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糖耐量状态和不同体重指数(BMI)的人群在葡萄糖刺激前后的血清胰多肽(PP)、胰岛素(INS)、C-肽(C-P)和胰高血糖素(GC)水平,分析了PP分泌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了PP在肥胖和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和体检中心同期健康体检者共100例,所有受试者均于禁食8~12小时后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目的:比较兔VX2恶性骨肿瘤放疗前后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定量参数变化与肿瘤细胞密度(tumor cell density,TCD)、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表达的相关性,探讨DKI在监测恶性骨肿瘤早期放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在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分别比较和分析两种因子的mRNA在临床病理参数不同的子宫内膜癌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相关性,以期为今后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评估与免疫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从2018年9月-2019年1
目的:抑郁症和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中常见的共患病,对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和生存造成巨大威胁。遗传因素对两者的发生和发展均起到重要作用,因内表型在复杂精神疾病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认知和记忆作为AD的内表型,常被用于AD的遗传学研究。已有较多的研究分别探索了抑郁、认知或记忆的遗传度及遗传变异位点,但同时探索三者的遗传相关性的研究很少,且有关三者的多变量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尚未见报道。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