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解毒化浊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usanna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因肠道高敏感性所致的肠道应激性疾病,是指一组包括腹痛、腹胀、腹泻,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的功能性肠紊乱症候群。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国内外发病率在不断上升,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目前认为内脏敏感性增高是IBS最重要的病理生理特征之一,是IBS病人症状产生的基础和症状多样化的原因。近年来研究提示,肥大细胞在肠道应激性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肥大细胞被活化后,可释放许多生物活性不同的介质,介质释放可进一步放大各种生理病理反应,从而导致各种症状的发生。所以,通过抑制肠道肥大细胞活化,使其减少释放组胺、P物质等介质的数量,是治疗肠道应激性疾病的关键所在。IBS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精神、饮食、个体素质多个方面,单一药物临床作用局限,不能满足临床要求。祖国传统医学亦认为,腹痛泄泻成因复杂,治法也多。健脾解毒化浊方是著名中医专家李佃贵教授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经方,由白头翁、黄连、黄芩、人参、黄芪、白术、白芍、陈皮、防风、秦皮、苦参、地榆、木香、薏米、当归、甘草等组成,具有解毒化浊、舒肝健脾、清热燥湿之功效,健脾解毒化浊方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对IBS有较好的疗效。为了进一步探讨健脾解毒化浊方治疗IBS的药理作用及其机理,本研究从药理学研究出发,以肥大细胞功能研究为重点,应用血液生化学、药物血清学、免疫组织化学、体外细胞培养,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别通过对内脏高敏感性IBS大鼠模型行为学和电生理指标、血生化的监测,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的观察,以及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表面抗体的研究,试图从器官水平、细胞水平和基因水平三个方面来探讨健脾解毒化浊方对IBS的疗效和作用机理,并结合健脾解毒化浊方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疗效研究,为发挥中药名方多途径、多靶点及整体治疗的优势,科学开发利用中药名方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新药的开发打下基础。方法第一部分健脾解毒化浊方对内脏高敏性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疗效和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实验一:采用结肠醋酸慢性刺激法制作内脏高敏感性的IBS大鼠模型。造模分为幼年大鼠结肠醋酸慢性刺激组(NA组)、成年大鼠结肠醋酸慢性刺激组(AA组)和空白对照组(NS组)。造模后对各组IBS大鼠模型分别进行内脏敏感性评估(腹壁肌电活动和腹部回缩反射),以验证造模是否成功。实验二:探讨健脾解毒化浊方对内脏高敏感性IBS大鼠模型的疗效和作用机理。造模成功后,将实验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得舒特组(C组)、健脾解毒化浊方低剂量组(D组)、健脾解毒化浊方高剂量组(E组)。观察各组大鼠在不同因素影响下的肠道内扩张引起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和大鼠肠道内不同容量下扩张期间腹壁收缩次数,检测5-羟色胺(5-HT)、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第二部分健脾解毒化浊方药物血清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受抗原活化时脱颗粒的影响制备大鼠腹腔肥大细胞悬液,并进行鉴定。同时制备健脾解毒化浊方药物血清、西药治疗组药物血清及对照组空白血清。实验分为健脾解毒化浊方药物血清高低两个剂量组为中药治疗组,色甘酸钠组为西药治疗组,加空白血清及C48/80的作为阳性对照组,只加空白血清的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观察各组药物血清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释放组胺及TNF-α的影响;各组药物血清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时细胞形态的影响;应用钙离子荧光指示剂Fluo-3,通过电镜和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健脾解毒化浊方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受抗原活化时脱颗粒百分数及肥大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和组胺释放的影响。第三部分健脾解毒化浊方含药血清抑制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制备大鼠腹腔肥大细胞悬液,并进行鉴定。同时制备健脾解毒化浊方药物血清及对照组空白血清。实验分为高剂量健脾解毒化浊方药物血清组、低剂量健脾解毒化浊方药物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应用RT-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的TLR2和Fas的表达。第四部分健脾解毒化浊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西药治疗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对参与的研究者进行诊断、纳入排除标准及实施方案的培训。从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共有137例腹泻型IBS患者进入研究,以1:1比例按随机数字进入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口服健脾解毒化浊方,西药治疗组口服得舒特片。观察项目包括治疗前后的腹痛和大便情况,其它需观察的症状尚有排便急迫或胀坠感、胸胁或小腹胀闷、情绪紧张或抑郁恼怒时泻泄加重情况、黏液便、嗳气以及进食量等;体征检测包括结肠区压痛及舌脉象。治疗前及治疗3周停药后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检查。密切观察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记录其发生的时间、表现、处理经过及结果,注意有无严重不良事件与不良反应发生。结果第一部分健脾解毒化浊方对内脏高敏性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疗效和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实验一:在造模第6周,NS组8只大鼠引起腹部抬高和背部拱起的扩张容量阈值分别为(0.70±0.10)ml和(0.94±0.16)ml,AA组大鼠上述两项阈值分别为(0.76±0.06)ml和(1.02±0.88)ml,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NA组大鼠腹部抬高和背部拱起阈值分别为(0.43±0.06)ml和(0.61±0.08)ml,与前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1);在0.5ml容量时,NS组和AA组大鼠的腹壁收缩并不明显,而NA组大鼠腹壁收缩数目达(6.63±1.06)次/5min,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0.8ml扩张容量下,NA组大鼠腹壁收缩活动均较另外两组更为显著(P<0.05)。在1.2ml扩张容量下,NA组大鼠较NS组大鼠腹壁收缩显著增强(P<0.05),而与AA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二:在行为测试方面,用药后,B组与A组相比,引起大鼠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的扩张容量阈值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P<0.05),而C、D、E组与A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D、E组与C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腹壁肌电活动记录结果显示,用药后,B组与A组相比,在1.0ml、1.5ml扩张容量时,大鼠腹壁肌肉收缩次数明显增加,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C、D、E组与A组相比,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D、E组与C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行为学和电生理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各治疗组模型大鼠5-HT、SP含量明显下降,CGRP含量增加,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第二部分健脾解毒化浊方药物血清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受抗原活化时脱颗粒的影响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数为65%,高剂量中药治疗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数为13%,低剂量中药治疗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百分数为23%,两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模型对照组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要明显多于高剂量中药治疗组,脱颗粒后的肥大细胞多呈空泡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直接用C48/80处理的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胞浆内充满绿色荧光,分布于细胞外侧,而高剂量中药组部分肥大细胞未见绿色荧光出现。加入高剂量中药药物血清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在C48/80处理后细胞状态以及胞浆钙染色的荧光强度则没有明显变化;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滤液组胺浓度为(98.41±7.23)nmol/L,高剂量中药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滤液组胺浓度为(33.23±21.50)nmol/L,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三部分健脾解毒化浊方含药血清抑制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结果显示,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用健脾解毒化浊方药物血清刺激后30min,TLR2mRNA/βactinmRNA比值及FasmRNA/βactinmRNA比值均增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证实健脾解毒化浊方药物血清可刺激TLR2mRNA和FasmRNA的表达,以健脾解毒化浊方高剂量组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兔抗小鼠mTLR2胞外段合成肽抗体TSP-2能与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结合,而对照组兔IgG则不能与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结合。大鼠腹腔内肥大细胞免疫组化分析可见细胞膜染色,说明其Fas表达阳性。第四部分健脾解毒化浊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腹痛疗效比较,痊愈率分别为57.7% vs 16.0%(PP)与31.0% vs 7.1%(ITT),总有效率分别为92.3% vs 44.0%(PP)与82.7% vs 39.3%(ITT),两组比较腹痛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解毒化浊健脾方改善腹痛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组;腹泻疗效比较,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痊愈率分别为46.2% vs 20.0%(PP)与41.4% vs 17.2(ITT),总有效率分别为96.2% vs 48.0%(PP)与86.2% vs 42.9%(ITT),两组比较腹泻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明健脾解毒化浊方改善腹泻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组。止泻起效时间及腹泻缓解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中药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则明显短于西药治疗组(7.6±4.6d vs 14.4±4.3d, P=0.0125)。中医证侯疗效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中医证侯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4.6 vs 12.9±6.4, P<0.05),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痊愈率分别为30.8%和4.0%(PP)与27.6% vs 3.6%(ITT),总有效率分别为92.3% vs 48.0%(PP)与82.7% vs 42.9%(ITT),两组比较中医证侯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明解毒化浊健脾方改善中医证侯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腹痛程度、腹痛频率、腹痛持续时间、大便稀溏及大便频率等中医主症均较西药治疗组有明显改善(P均<0.05)。中药治疗组中医伴随症状变化除“情绪紧张等时泻泄加重”及“粘液便”外,“排便急迫或坠胀感”、“胸胁或少腹胀闷”、“嗳气”、“食少”等的改善均优于西药治疗组(P均<0.05)。结论1.采用醋酸结肠慢性刺激法可造成稳定的肠道高敏感性IBS大鼠模型;2.健脾解毒化浊方能降低IBS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含量,增加CGRP含量,大剂量健脾解毒化浊方疗效优于得舒特。3.健脾解毒化浊方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含量,减弱背角神经元兴奋性,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4.健脾解毒化浊方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Ca2+的内流,从而避免了肥大细胞的活化,继而抑制了肥大细胞的脱颗粒作用,减少肥大细胞内组胺等介质的释放,以降低血清中组胺等介质含量,减弱背角神经元兴奋性,从而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症状。5.健脾解毒化浊方抑制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膜表面TLR2与TSP-2结合,并通过Fas途径,促进大鼠肥大腹腔细胞表面过表达Fas,使其与抗大鼠Fas多克隆抗体相结合,从而促进和直接诱导大鼠腹腔肥大细胞凋亡。6.解毒化浊健脾方不仅仅在于具有解毒化浊、舒肝健脾、清热燥湿之功效,还能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症反应、镇痛等多项作用。可见,解毒化浊健脾方治疗IBS是多方面、多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他文献
近年来,药物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我国医疗事业的稳定发展,就需要保证药物的质量与安全,同时,保证药物安全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疗效
中岛哲也是日本“新电影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佼佼者,他擅长体察处于特殊境遇之下人的经历与心路历程,并以一种广告、MV式的夸张视听语言将人们种种复杂的情感表现出来。《渴望》
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聚合物驱影响因素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考虑聚合物溶液浓度、聚合物驱油体系用量、注入速度、注采比4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以采收率增量、
目的研究探讨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人文关怀护理理念的应用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本院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88例,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面神经麻痹也称Bell麻痹,或面肌瘫痪。其主要临床症状是一侧(极少数为双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前额皱纹消失、鼻唇沟平坦,眼睛不能闭合,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不能做皱眉、耸鼻、
失眠,是因为阳不入阴所引起的,以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一种病证[1]。在临证中,若单纯使用艾司唑仑等西药治疗,往往疗效不能持久,且不良反应较多,笔者临床运用越鞠丸治疗失眠,
目的:观察鲫鱼冬瓜汤对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9例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服鲫鱼冬瓜汤100mL,日2次。观察24
四川省是全国发展利用沼气较早而且规模较大的省份,作为畜牧业大省,发展农村沼气具有基础优势、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近年来,四川省大中型沼气工程在满足用能需求、面源污染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