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来源的干细胞的克隆和鉴定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ker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干细胞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增殖和分化潜能的细胞,它具有自我更新复制的能力,能够产生高度分化的功能细胞。按其存在的不同时期,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成体干细胞是指一群分布在成体组织中尚未分化的,具有自我更新,构建和补充某种组织的各种类型细胞的潜能的干细胞,又称组织特异性干细胞。科学家已经在多种组织和器官内发现有成体干细胞的存在,如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上皮干细胞等。目前,关于宫颈来源的干细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宫颈储备细胞的研究。人的宫颈位于子宫下部,上端与子宫体相连,下端深入阴道。人宫颈由黏膜组织、肌组织和外膜组成。宫颈管黏膜即子宫颈内膜,由分泌黏液的单层柱状上皮覆盖。宫颈外口到阴道穹隆部分均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宫颈管柱状上皮与宫颈管外侧鳞状上皮的交界区称宫颈上皮移形带或转化区。在宫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下方、基底膜上方有储备细胞,具有增生,分化为柱状上皮细胞和化生为鳞状上皮细胞的双向分化潜能。研究表明,宫颈储备细胞的异常分化与宫颈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目的:
  1.利用现有的干细胞培养体系,分别分离出鼠和人宫颈上皮干细胞。
  2.利用现有的干细胞分化体系,探究宫颈上皮干细胞的分化潜能。
  3.初步建立宫颈上皮微器官。
  方法:
  宫颈损伤模型:首先腹腔注射4%水合氯醛麻醉小鼠,然后将注射器的针尖磨平,吸取125ul2.5%三氯乙酸(TCA),注射器的针头经过阴道并伸入宫颈管内,推出三氯乙酸。5min后用PBS冲洗宫颈管内腔。分别在损伤后的第3天,第10天和第20天取出宫颈组织固定。
  宫颈上皮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为分离鼠宫颈上皮干细胞,首先取出鼠宫颈组织,采用蛋白酶消化过夜的方法分离出鼠宫颈来源的细胞,将细胞铺在3T3饲养层细胞上,然后经胰蛋白酶梯度消化和反复传代,分离出鼠宫颈上皮干细胞。为分离人宫颈上皮干细胞,首先通过宫颈管修刮获得人宫颈上皮组织,采用蛋白酶消化的方法分离出人宫颈来源的细胞,将细胞铺在3T3饲养层细胞上,分离出人宫颈上皮干细胞。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两种干细胞进行鉴定并分别统计两种干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对于传代后期的人宫颈上皮干细胞进行核型鉴定。
  干细胞的分化:对于鼠宫颈来源的上皮干细胞采用三维基质胶培养(3D Matrigel Culture)体外分化系统进行分化,对于人宫颈上皮干细胞采用三维基质胶培养体外分化系统,气-液界面培养(Air-Liquid Interface Culture)体外分化系统和肾包膜皮下注射体内分化系统进行分化。对分化后行成的宫颈上皮微器官进行染色鉴定和功能实验。
  结果:
  1.正常鼠子宫颈组织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细胞角蛋白5和14(CK5, CK14)表达于所有宫颈上皮中;细胞角蛋白13(CK13)表达于宫颈内侧和宫颈外侧的基底上层细胞中;细胞角蛋白10(CK10)宫颈内侧几乎不表达,它只在宫颈口和宫颈外侧的基底上层细胞中被检测到;肿瘤蛋白63(p63)表达于宫颈上皮的基底层和亚基底层,其中基底层的表达要强于亚基底层。
  2.小鼠宫颈损伤模型:小鼠宫颈内膜在损伤后发生鳞状上皮化生。
  3.小鼠宫颈上皮干细胞的鉴定:培养皿中的细胞克隆表达肿瘤蛋白63,细胞角蛋白5(p63, CK5)这两个干细胞的标志物,但不表达细胞角蛋白10,13和黏蛋白1(CK10,CK13和MUC1)这些分化的标志物。
  4.人宫颈上皮干细胞的鉴定:细胞克隆是人特异的核纤层蛋白A/C(LAMINA+C)阳性的。细胞克隆表达上皮的标志物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表达增殖的标志物KI67,表达干细胞的标志物肿瘤蛋白63,细胞角蛋白5和14(P63, CK5, CK14),不表达分化的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0,13和外皮蛋白(CK10,CK13和IVL)。它们也表达细胞角蛋白7和18(CK7,CK18),但不表达黏蛋白5AC和孕激素相关子宫内膜蛋白(MUC5AC, PAEP)这两个宫颈内侧上皮的标志物。少数克隆里的部分细胞表达黏蛋白1和2(MUC1,MUC2)。传代后期的人宫颈干细胞核型是正常的。
  5.鼠和人宫颈上皮干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分别稳定在60%和30%左右。
  6.体外分化:由鼠宫颈上皮干细胞分化形成实心球体样的类器官,类器官的最外层是肿瘤蛋白63阳性(p63+)的细胞,它们同时表达细胞角蛋白5(CK5),但不表达细胞角蛋白10和13(CK10,CK13),类器官里面是肿瘤蛋白63阴性(p63-)的细胞,表达细胞角蛋白13(CK13),其中部分细胞表达细胞角蛋白10(CK10),部分表达黏蛋白1(Muc1)。由人宫颈上皮干细胞分化形成空心球体样的类器官,类器官不表达肿瘤蛋白63(P63),但表达外皮蛋白,细胞角蛋白10和13,黏蛋白1(IVL,CK10,CK13和MUC1),其中表达细胞角蛋白10(CK10)的细胞非常稀少。细胞球不表达人宫颈内侧上皮的标志物黏蛋白2,黏蛋白5AC和孕激素相关子宫内膜蛋白(MUC2,MUC5AC和PAEP)。
  7.人宫颈上皮干细胞的体内分化:根据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人宫颈干细胞在体内分化成类似于未成熟的复层鳞状上皮结构。根据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依附在肾包膜上的细胞表达肿瘤蛋白63(P63),但不表达细胞角蛋白10,13和外皮蛋白(CK10,CK13和IVL),类似于复层上皮的基底层。基底上层的肿瘤蛋白63阴性(p63-)的细胞表达细胞角蛋白10,13和外皮蛋白(CK10,CK13和IVL)鳞状上皮的标志物,其中部分细胞表达黏蛋白1(MUC1)。所有分化组织还表达细胞角蛋白5,8和18(CK5,CK8和CK18),但它们不表达黏蛋白1,黏蛋白5AC,孕激素相关子宫内膜蛋白和细胞角蛋白7(MUC2,MUC5AC,PAEP和CK7),并且仅有一小部分表达细胞角蛋白14(CK14)。
  8.功能实验:利用气-液界面培养(Air-Liquid Interface Culture)方法,人宫颈干细胞在体外分化成宫颈上皮微器官。经鉴定,表达细胞角蛋白10,13和外皮蛋白(CK10,CK13和IVL)这些鳞状上皮的标志物,同时在上皮组织的表层检测到了分泌蛋白黏蛋白1(MUC1)。RNA测序结果表明分化后的组织呈现出免疫防御的趋势。
  结论:
  1.宫颈上皮干细胞源于宫颈上皮的基底层。
  2.鼠宫颈上皮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宫颈内侧和宫颈外侧上皮的分化潜能。
  3.人宫颈上皮干细胞更倾向于分化成宫颈外侧复层鳞状上皮组织,类似于宫颈的转化区。
  4.初步建立起由人宫颈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宫颈上皮微器官模型。
其他文献
临床上大动脉调转术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的CT图像与正常人相比,存在心室流腔角度和瓣膜倾斜角度;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且心室流腔角度存在的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时可以考虑瓣膜的旋转角度。本文主要研究心室流腔角度和瓣膜位姿(瓣膜倾斜角度、瓣膜旋转角度)对主动脉瓣的影响,探讨其生物力学机理。这将为大动脉调转术、瓣膜置换手术等临床手术制定合理的手术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  (1)二维流固耦合研究。建立A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是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冠脉狭窄引起心肌缺血的金标准。基于患者冠脉CTA图像,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模拟冠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可无创获得狭窄冠脉的FFR值(即FFRCT值)。  鉴于已有的冠脉FFRCT计算中边界条件设置缺乏个性化因素的问题,本课题旨在提出一种冠脉分支血流量的分配方法,检验其计算FFR的准确性,为今后FFRCT的临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口比例越来越高,出现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趋势。根据调查,在老年人当中,超过8成老年人生活自理,但7成多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在慢性病中,心血管病死亡率是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如果能及早发现心律失常的症状,给予患者及时的救助,可避免70%-80%的患者死亡,因此老人心电信号的家庭远程监护尤为重要。在物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云平台的老人家庭远程监护系统作为一种可靠性高、实用
随着当前质谱技术的飞速发展,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入了大规模数据收集与发现时代,在肿瘤分子分型、潜在生物标志物挖掘、重要通路生物大分子分析及药物靶点发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尿液是一种重要的生物体液,在液体活检、潜在疾病生物标志物发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血液相比,尿液具有明显的优势,如获取更加方便、可无创、大量并随时获取,另外,尿液环境往往不受体内平衡调控限制,可以积累起机体内更大范围的变化,有助于生物
学位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该类肿瘤患者预后差,中位生存时间仅为14个月。GBM在脑中呈浸润式生长,能够侵袭到周围正常的脑组织中,因此通过联合放化疗进行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仍难以将其治愈,且治疗后GBM仍具有极高的复发率。GBM中存在的肿瘤干细胞是其成为恶性肿瘤的首要原因。GBM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高侵袭水平以及无限增殖能力。目
氮氧杂环化学骨架结构独特,是构成具有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重要结构单元,具有抗肿瘤、抗HIV、抗结核和抗疟疾等生物活性。目前,采用[5+3]环加成反应非对映体选择性地构建中等大小氮氧杂环的研究并不多见。乙烯基碳酸乙烯酯作为重要的有机合成砌块,可参与多种不同反应机制的环加成反应,广泛用于各类杂环体系的构建。本论文通过构建新型的乙烯基碳酸乙烯酯和靛红α-三氟甲基亚胺的[5+3]环加成反应,实现了
核心体温是人体的基本生理参数之一,反映了内部器官的温度。核心体温的连续监测能较准确地反映机体的生理状态变化。现有非侵入式核心体温检测方式包括零热流法、单/双通道热流法测温等,这些方法仍存在需要热源、要多次校准以及精度较低等缺点。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双通道热流模型的小型化核心体温监测系统,实现核心温度的连续、准确监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本文基于双通道热流模型的原理,在COMSOL平台上建立分
匿名化是保护医疗数据安全最为常用的方式之一,它有助于医疗数据公开发布以被更合理的使用。虽然迄今为止已经存在大量的匿名化算法和模型,但在匿名化方案制定时,针对不同种类的医疗数据,如何进行算法的正确选择是方案制定者普遍遇到的难题。除此之外,标识获取、算法实现等多个医名化步骤,也需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最新算法研究成果综合进行,难度较大。同时匿名化方案的执行往往需要针对具体应用场景需求定制开发实现,成本较
学位
灵芝孢子粉中的灵芝三萜因其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而备受关注,包括抗炎,抗氧化,抗增殖和抗癌活性。本论文采用超声辅助的方法将灵芝三萜从灵芝孢子粉中提取出来,测定提取物的组成成分,对提取物的生物活性进行表征。然后借由高压电场辅助装置,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将容易被氧化的灵芝三萜进行包覆,对制备的核壳纤维膜进行表征。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及结论如下:  (1)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单频)灵芝孢子粉以制备三萜类化
学位
临床指南计算机化是促进临床指南用于临床实践的重要手段。指南计算机化的重点在于指南中诊疗流程和医学逻辑的表达与执行。其中,医学逻辑的表达和执行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研究方向,即表达式语言。表达式语言提供一定的数据模型和基本语法,由使用者根据具体语义将其组合成表达式的形式来表示医学逻辑。近年来先后出现了MVEL、GELLO和openEHR EL等表达式语言。相比于MVEL和GELLO,基于openEHR信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