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电子产品的大量普及,人们对可持续重复利用电池的需求日渐高涨,开发高能量密度且安全的新型储能电池是研究的热点。锂硫电池因其具有成本低廉且理论容量较高的优势得到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产品的大量普及,人们对可持续重复利用电池的需求日渐高涨,开发高能量密度且安全的新型储能电池是研究的热点。锂硫电池因其具有成本低廉且理论容量较高的优势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由于硫元素天然的电绝缘性和多硫化物易溶于有机电解液的难题至今得不到有效解决,使得锂硫电池电化学反应活性以及硫的利用率较差,从而阻碍了锂硫电池大规模应用。同属于碱金属和硫族类电池的钠硒电极电池,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新一代高能储能电池之一。因为地球钠金属资源储量丰富,成本比锂更低,而且半导体硒要比硫具有更高的电导率,所以高性能钠硒电池电极材料的研发逐渐成为科学界的热点。本研究主要是从探索生物质硬碳材料入手,制备了多种碳硒复合物并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最后还在电极材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来进一步改善电池性能。1、通过改善生物质材料的碳化工艺,使得两种叶碳得以保持原有的树叶骨架结构,并实现了生物碳的自支撑,从而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制备钠电池生物碳电极材料的工艺。当其用作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在50 mA g-1充放电流密度下循环500圈后,其最大可逆质量比容量可达100 mA h g-1左右且比较稳定。因此,生物质硬碳具有独特的稳定结构,可以有效地延长钠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2、介绍了利用气相扩散法在大叶榕自支撑碳基材料上负载硒,成功制备了负极碳硒复合材料。当用其组装成钠硒电池时,在100 mA g-1充放电流密度下循环,其可逆质量比容量120圈后可高达520 mA h g-1。在大电流充放电流密度2 A g-1下循环500圈后,其可逆质量比容量可高达300 mA h g-1并不出现明显衰减。此外,其独特的天然三维结构和适当地石墨化程度促进离子和电解液的扩散,并有效地提高硒的利用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3、通过负载掺杂铝的氧化锌(AZO)和硒相结合,提高香蕉树叶作为自支撑的碳材料的钠硒电池性能,最终取得较好的质量比容量和循环寿命。当其用于钠硒电池负极材料时,在100 mA g-1充放电流密度下循环500圈后,其可逆质量比容量可高达490 mA h g-1。证实了金属氧化在吸附和催化多硒化物方面具有突出效果,可以有效地提升钠硒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和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对复杂环境下长距离输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直流GIL这种特殊输电媒介是解决该问题的理想方案。金属微粒污染问题是限制直流GIL技术发展主要问题之一,金属微粒在直流电压下活跃度更强,影响设备绝缘安全。因此,研究直流电压下金属微粒启举特性、运动特性及微粒导致的气隙击穿特性,并采取适当方法抑制金属微粒活性,具有重大工程实用价值。本文搭建了平行板金属微粒运动观测实验
色彩无处不在。由于色彩的丰富性和多彩性,色彩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色彩在学术研究中也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色彩在神经科学、物理学、视觉认知和生物学中均有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但是,色彩在营销学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根据前人的研究,色彩会对消费者的情绪、认知和行为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鲜有学者研究不同色彩对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提升我们对色彩和消费者选择行为的理解,具体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个地区形成了自己区域独特的方言,这些方言都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大同方言是中国七大方言区之一的北方方言,研究大同方言对研究北方
类金刚石碳(Diamond-like carbon,DLC)膜是由C的SP~2和SP~3两种混合键组成的空间无定形非晶碳膜,具备优良的机械、电学、光学和声学等性质,特别是其硬度较高而摩擦系数较低,
二维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电子特性和机械柔韧特性,在电学、光电子和柔性传感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前景。第五主族单层黑磷和砷由于具有非比寻常的拉胀效应,在微纳光电子器件和国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于能源的过度开采和使用,世界各国已经开始出现能源危机。新能源汽车是近年来我国开始发展和实施的一项节能政策,国家保持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
C/C复合材料是一种性能非常优异的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密度,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以及非常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它也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骨承重替代材
为了解决无线通信中的频谱瓶颈问题,毫米波以其大量的频谱资源优势(频率范围为30GHz~300GHz)成为下一代通信标准的传输载体。然而由于其独特的信号传播特性,毫米波链路衰减十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数量急剧上涨,使得移动通信需求增大,现有无线网络因其频谱有限,将会无法满足移动接收端的无线通信需求。而可见光具有宽频谱特性。可见光通信
近年来,我国的能源结构不断调整,清洁能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风力发电作为新能源发电产业的典型代表,得到了大力推广,在装机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