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的立题是基于本人在泰国春武里府Maryvit Bowin School的汉语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泰国中学生在汉语语音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使用中介语语音系统的特点,语音偏误现象较突出。论文以中介语理论、对比分析理论和偏误分析理论为理论依据,同时以实验语音学为指导,充分收集汉语教学过程中泰国中学生的语音偏误实例。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语音实验,用录音的形式记录语音样本。文章以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汉泰语音系统的异同之处。在此基础上,以偏误分析的方法对泰国中学生所使用的汉语中介语系统做出尽量科学的描写和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研究表明,泰国中学生在声母方面的偏误主要存在于舌尖前音z、c、s,舌尖后音zh、ch、sh,舌尖后浊音r和边音l,舌面音j、q、x,舌根音g、k、h,送气音p、t和不送气音b、d。这些偏误的形成是泰国学生的先前语音知识(母语、英语、先前习得的汉语)迁移、汉语语音规则迁移、学校教学现状三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韵母方面偏误主要有舌面元音o和ü,舌尖元音-i,卷舌音er,前响复韵母ei和ou,中响复韵母iao和uai,后响复韵母ia、ie、ua、uo、üe,带鼻音韵母iang、iong、ün和üan。声调方面偏误主要表现在泰国学生汉语普通话发音调域较窄。为此,本文提出了针对汉语声韵调三方面语音偏误的具体教学策略,以期望提高对泰汉语教学质量,引导泰国中学生正确地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