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嫁妆消费变迁研究——以皖南胡村为例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lo1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婚姻习俗的变迁研究作为社会学界比较关注的问题,本研究以皖南胡村为研究地点,选取婚姻习俗中极具代表意义的“嫁妆消费”为研究对象,以功能及社会变迁理论为支撑点,对建国以来农村家庭嫁妆消费的变化进行历时性分析,探讨中国乡村社会婚姻消费的变迁,揭示乡村婚姻消费变迁的原因。具体研究中,分两个阶段对调查村落女性的嫁妆进行了探讨,侧重于分析不同时期农村女性嫁妆的种类、嫁妆的来源及其功能。研究发现,该村嫁妆消费的形式主要经历了由实物赠送逐步向现金支付转变的阶段,在这样的转变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从而使得嫁妆货币化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婚姻行为为人们所接受。嫁妆在来源上的变化也较为明显,嫁妆来源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男方彩礼在女性嫁妆中的日益凸显作用,成为促使女性嫁妆数量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随着嫁妆数量的增多,可支配嫁妆的增多,嫁妆发挥功能的范围不断扩大,由原来的满足家庭内成员的生存需要逐渐转变为满足家庭发展需要,具体经历了由满足家庭生存需要到以满足生产需要为主再到满足家庭的社会发展需要的转变过程。   本研究主要从经济、社会和文化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探究了乡村婚姻消费变迁的原因,指出:影响农村嫁妆消费变迁的各种因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这就为农村地区嫁妆消费变迁构建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变迁环境,最终,在其共同作用下当地农村的嫁妆消费不断变化。该村嫁妆消费不断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助长了农村社会相互攀比的不良风气,并将会在较长的时间内还会继续存在并影响着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
其他文献
我是的一名忠实读者和热心投稿人,现已退休多年,搁笔多年,不再作撰文、投稿之事.然而,2005年11月份,又发表了我参与撰写的一篇文稿,又点燃了我创作的激情.
辽宁工源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在本溪市原国有的工源、本溪水泥厂经产权制度改革组建而成的国家建材大型民营企业,职工7000余名,资产总值16亿元.企业转制以来,始终坚持改
学位
玉米淀粉合成酶Zm SSIIa在淀粉生物合成途径中主要作用是将支链淀粉的分支链由6~10个延长至12~25个,对于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在86个优异玉米自交系中对
社会支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网络基础之上,来自个人之外的各种支持的总称,主要包括家庭、亲属、同行、邻里等给予个体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的系统。本研究将运用社会支持
一直以来,对于外来民工的研究都是围绕着农民在城市中如何以原有的关系或者重新构建的关系为焦点的,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寻找到合适生活来源的农民的生存历程却鲜有提及,然而往往是
学位
乡村社会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乡村社会的秩序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转型时期乡村社会的纠纷日益增多,威胁着乡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随着社会的转型和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第35条第1款明确规定:“销售的种子应当附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注种子类别、品种名称、产地、质量指标、检疫证明编号、种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