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儿童电影的文化差异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_2036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儿童电影的发展有着86年的历史,新中国以后,儿童电影在丰富少年儿童的文化生活之余,也承担了很重要的教育任务,一批优秀的儿童影片,影响和鼓舞了一代人,直到现在都被广大观众津津乐道。然而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儿童电影日渐式微,不仅鲜有脍炙人口的作品出现,在美国儿童电影气势汹汹的冲击下,更是被国人所忽视和遗忘。   本文选取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儿童电影33部,美国儿童电影31部,以根据霍夫斯泰德价值观维度理论——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权力差距、不确定性规避、阳性主义/阴性主义、长期观/短期观;克拉克洪和斯托贝克价值取向理论--人的本性导向、人与自然导向、时间导向、行动导向和社会关系导向;以及霍尔的高/低文化语境理论三个文化差异理论为工具分析了90年代以来中美儿童电影的差异,做出数据统计,并辅以具体个案剖析,最终得到了如下结论:   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儿童电影仍然存在着明显的文化差异。这些文化差异与中美文化模式是总体一致的。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儿童电影在某些方面出现了趋同。这是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融合的趋势和儿童电影的特性有关的。   另外,本文结合对两位业界人士的访问,对中国儿童电影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进行了粗析。   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希望为90年代以后面对尴尬的困境的中国儿童电影,提供一条发展的思路:既要尊重文化的差异性,不能照搬美国儿童电影的模式,又要理清当代全球文化融合的趋势,尊重电影文化产品的特性,走出一条中国儿童电影更为健康的发展道路。
其他文献
2008年3月5—7日,山东鸿达集团在总部莱阳隆重召开2008春季产品发布暨客户联谊会。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新老客户、部分主 From March 5 to March 7, 2008, Shandong Hong
期刊
一、是非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学位
自治区两会胜利召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高度关注。从茫茫林海到大漠戈壁,从农村牧区到繁华城市,人们纷纷通过各种媒介收听、收看两会盛况。大家在为“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农民工,作为中国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近年来该群体对城市发展作出的贡献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其社会地位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城乡二元制根深蒂固,因此农民工与城
期刊
学位
2008年适逢奥运大年,始自2004年、大热自2005年、兴盛自2006年、转型自2007年的电视平民选秀节目跨入了一个命运扑朔迷离的情境,同时各家电视台的竞争性复制使得节目严重同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