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治和谐的我国私营企业主非制度性政治参与的规制措施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oolno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私营企业主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社会阶层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积极推动力量。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在我国政治制度框架内进行政治参与有利于加快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政治稳定、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私营企业主呈现了形式各样的非制度性政治参与现象。这些现象不利于政治和谐的发展。对此,我们必须加以规制,以防范私营企业主非制度性政治参与行为的发生,使之适应我国和谐政治建设的需要。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即引言,此部分交代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文献综述,然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对政治参与的一般理论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界定了相关概念。第三部分对我国私营企业主非制度性政治参与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其具体表现形式做了阐述,并分析了导致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论证了这些现象对于我国政治和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各种影响。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提出了我国私营企业主非制度性政治参与规制措施,即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政治参与的制度和谐;拓宽制度性参与渠道,实现政治参与的路径和谐;引导私营企业主开展积极的政治参与,杜绝消极的政治参与行为;引导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理性化。第五部分也就是结语部分,指出了高度警惕与关注我国私营企业主非制度性政治参与的紧迫性与严重性,并指出解决我国私营企业主非制度性政治参与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政治和谐视角入手,多管齐下。
其他文献
中国和东盟是亚太地区两支重要国际力量,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安全上具有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后冷战时代”以来,国际格局的骤变不仅改变了国家间力量的对比,也引发了人
在民主的法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已被纳入到宪法体系中,并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来保障其不受到国家权力的侵犯。而公民亦通过对法律的尊重和服从,来保证社会能够有效的运作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国家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但是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新媒体的发展影响了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形成,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
以聚四亚甲基醚二醇(PTMG)、六次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三乙胺
国家认同是一种重要的国民意识,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资本是影响公民国家认同的重要因素。其中,信任,不论是社会信任还是政治信任对国家认同的构建都提供
地方政府有三项基本职能,即政治统治职能、经济调节职能和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履行好经济调节职能和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尤为重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