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担保为企业间融通资金提供了保证,应属于一种企业间的正常行为。然而,最近市场上频繁地爆出担保圈的问题,甚至是因为担保圈的问题引发出来的债务危机事件。从早期的深圳担保圈到近期的河北担保圈和上海担保圈,再到最近的潍坊担保圈。上市公司通过担保圈把各自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一旦某一环出现问题,整个担保圈都将陷入困境,甚至出现区域性债务危机。由此可见,担保圈问题严重阻碍了上市公司的发展,对金融市场稳定运行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我国学术界,上市公司存在的担保问题总是备受关注,本文通过探究我国上市公司跨省担保的动机和产生的经济效果,为解决当下担保产生的问题提出理论依据。文章总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导论,主要说明与文章主题跨省担保相关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文章的创新和不足等。第二章文献综述主要对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一是对目前担保相关理论文献进行梳理,二是整理了公司参与担保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三是梳理了参与担保对公司自身影响的相关文献。经过整理总结现有的文献内容,参考上市公司最新披露的关于担保的信息,分析上市公司参与担保面临的现实问题,概括出上市公司参与担保的原因和担保对其产生的影响。第三章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担保概况,对呈现出的担保行为的特性进行了剖析,并总结了上市公司参与担保带来的危害和导致担保问题的主要原因。第四章是研究设计,我们从Wind数据库中下载了中国上市公司2006年到2015年披露的担保数据,并对选取的变量给出解释,同时设计相关模型。第五章是实证检验,通过实证分析探究上市公司跨省担保的动机;同时,我们选取了资产收益率、股东占款、商业信用等三个变量,对上市公司参与担保的经济效果做了回归分析。第六章是主要结论与启示,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从健全担保法律法规、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担保审批机制、强化上市公司对担保事项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拓宽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实证检验发现:受共同的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两家上市公司之间有更大的可能性跨省担保;存在相同董事的上市公司之间有更大的可能性发生跨省担保;但是同一行业的上市公司之间参与跨省担保的影响效果不显著;资产总额越大的公司参与跨省担保的概率越小;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所占比例都与跨省担保的概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国有企业参与跨省担保的概率相对于非国企较大;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参与跨省担保的概率也越大。通过对跨省担保的效果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上市公司参与跨省担保会降低公司的盈利性水平,减少大股东占款数量和公司的商业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