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西八家子——杨家杖子钼多金属成矿带的成矿规律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发育北东向呈串珠状展布的矿集区,另一个是矿集区内产出广义上的斑岩型成矿系列,这两个特点是确定区域性找矿方向的根本出发点。
(1)在区域上,北东向女儿河壳断裂与早期近东西向断裂的交汇部是重要的控矿因素,这些发育于断陷盆地边缘的构造交汇部即控制着燕山期岩体的产状与规模,同时也控制着矿集区产出。中生代山海关台拱普遍抬升,燕山期富Mo岩浆沿这些断裂的交汇部侵位,形成以钼为主的内生多金属成矿系列,岩体是元素分带的中心,是钼矿的成矿母岩和容矿围岩;
(2)成矿带上的矿集区内的岩浆岩多位复式岩体,成矿作用主要与早期——晚期岩浆岩演化阶段或过程有关,矿集区呈串珠状北东向展布,具有一定的等矩性,等间距一般为7——10Km左右。
(3)在矿集区内,矿床分带模式具有广义上的斑岩型矿床成矿系列的一般特征:以岩体为中心向外围依次为斑岩型钼矿床——矽卡岩型(硫)铁矿床——热液充填交代型铅锌矿床;
(4)在具体某一个矿区内,旋扭构造是最重要的控矿因素之一,构造中心位置往往就是钼矿的主要容矿构造部位;
(5)找矿方法上,在已知的1:10万分散流异常带内进行Mo→PbZn(Mn)→AuAg地球化学组合异常是确定区域性矿集区的重要依据和方法之一,而厘定旋扭构造是矿集区内首要的地质工作,同时也不应过分强调地层与岩浆岩的含矿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