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媒介的出现,标志着比特时代的来临。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了新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言使用的对象主要是具有一定的文化、懂一些外语、对网络比较熟悉的青年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青少年学生因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加之生活在网络时代,使得他们在生活、学习、交流、思维等方式上已经与传统一代的学习、生活、思维等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随之形成了属于他们这一代的亚文化及其亚文化群体。他们交流、交往,学习、休闲多以网络为主,亚文化与网络语言走在了一起。亚文化是整体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是由各种社会和自然因素造成的各地区、各群体文化特殊性的方面。它具有本民族整体文化的基本特征,如语言文字、行为模式等,又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亚文化群体是价值、行为游离于主流文化之外的群体,具有互动频繁、行为方式独特、聚合力强、有潜在反主流文化倾向等特点。青少年这一亚文化群体在反传统中调解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大众与精英的矛盾,从而来张扬该群体自身的个性、创造性和自由本性。在网络媒介信息的传递过程中,青年亚文化群体非常敏锐的感悟和接受着人类共有的文化和对自然、科学的审美成果,加速了个人与世界的联系,体会着共同的大自然给与的利益、情绪、感受、趣味和经验。他们在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时所使用的网络语言,逐渐形成一种亚文化。本文中,笔者将亚文化和网络语言联系在一起,从亚文化角度来探析网络语言,以期能进一步了解使用网络语言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为我们变革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式提供支持和借鉴。论文首先从亚文化含义与特点入手谈起。其次谈到网络语言,在这一章节里谈谈网络语言的含义及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的区别。随后在第三章结合网络语言的特点重点阐释了网络语言的亚文化特性,它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网络共享性拉近了网络语言使用群体,使网络语言体现出亚文化边缘性特性;网络语言产生与即时通讯是分不开的,其对情景的高度依赖性也体现出亚文化边缘性特性;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性是使用群体叛逆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体现出亚文化颠覆性特点;网络语言的简化和再造实际上是青少年亚文化群体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当代年轻人现代性的直接影像,是对传统主流语言的补充,这充分表现出亚文化批判性特点;网络语言交际的“快乐原则”,亦体现出亚文化批判性特点。随后在第四章里主要论述作为亚文化网络语言的价值及其规范问题。结合以上论述在第五章对亚文化的网络语言存在前景予以展望,笔者认为:使用网络语言交际的青少年群体在网络虚拟社区中尝试交流、交际,这种网络虚拟社区激发着他们主动参与、投入并体验全新的社会角色;网络语言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将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在主导文化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