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gim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问题,通过对哲学史上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梳理,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界定入手,剖析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本质与涵义,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阶段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总结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对人的关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而物质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最后,文章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还要重视人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能力".开发"人"所具有的全面发展的潜能,使之具有全面发展的能力才是其最本质的要求.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农村的社会救助发展较为落后,在社会救助的项目和待遇标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别,城乡社会救助非均等化已然成为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体现之一。社会救助作为民生保障的底线,要始终秉持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同时摒弃城乡二元分治的理念,实现统筹发展。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需要,城乡社会救助差距的改善也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所以研究城乡社会救助均等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山
学位
土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重要支撑。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的城市,其中,煤炭资源型城市是以煤炭资源采掘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受主导产业煤炭采掘业和加工业的影响,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土地利用形态存在“点多、线长、面广”的分散格局,土地利用方式粗放、整体效率不高,采矿区面临不同程度的土地塌陷、土壤退化等次生地质灾害问题。如何与资源转型相结合,提高土地利用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