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氟磷消旋体及R(S)对映体在烟草上的吸收、分布和转移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kj30fj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毒氟磷是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新型高效病毒抑制剂,并取得了临时登记,为了考察其在烟草上的内吸行为,本文首先用毒氟磷消旋体及R(S)对映体分别作用于烟草植株,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跟踪检测植株不同部位在不同时间的浓度及对映体比值(ER),研究毒氟磷消旋体及R(S)对映体在烟草植株中吸收、分布和转移情况。建立的提取方法和分析方法表明毒氟磷消旋体在烟草植株各部位的平均回收率为86.2%~97.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4.6%;而对于毒氟磷两个对映体,R对映体的平均回收率为85.0%~95.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8.5%;S对映体的平均回收率为85.6%~91.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7.4%。方法的最小检测量为2×10-8g,最低检出浓度为0.1μg/g。本文所建立的提取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能快速准确检测毒氟磷消旋体及对映体的含量,而且杂质干扰少,样品处理简单。经上述分析方法后,分别从吸收、分布和转移三方面阐述毒氟磷消旋体及R(S)对映体在烟草上的内吸行为。通过对作用后植株体内对映体比值进行定性判断,表明毒氟磷以消旋体形式作用于烟草植株后,其体内对映体比值为1:1,仍以消旋体形式存在于植株体内。对于R(S)对映体作用于烟草后,经定性测定保持其原来的对映体构型。定量分析表明毒氟磷消旋体及对映体分别作用于烟草植株后,烟草主要通过施药叶片对该药进行吸收,然后在体内从茎部转移至其它部位,总的吸收值在药后7d时可达到最大值145.5μg/g。就分布而言,毒氟磷消旋体及R(S)对映体在植株体内各组织的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真叶(65.2μg/g)>茎(16.9μg/g)>新叶(11.4μg/g)>根(3.68μg/g),可看出大部分药剂仍主要分布在施药叶片上,而分布在根部的浓度较少。通过比较毒氟磷两种对映体的内吸行为过程,发现毒氟磷R对映体吸收比S体快,体内转移也比S体迅速,但随着作用时间的不断增加,毒氟磷S体的总体吸收效果明显高于R对映体,而且分布也比R体较为分散。然而从三者的转移分布情况来看,植株各部位对三者的转移分布情况具有差异,说明烟草对毒氟磷消旋体及R(S)对映体的内吸行为可能具有选择性。
其他文献
金属有机配合物作为一种固体材料近年来成为了化学家们的研究热点,结构的多样性与可调控性为其在多种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金属有机配合物具有高效催化基团且易分离和再循环
氢键,作为一种最重要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在晶体工程中,对分子的自组装的控制和预测方而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有机晶体中,存在大量常规的氢键如O-H…O,N-H…O和弱氢键如C—H…O,C-H
导电高分子使用方便、易加工、导电性可调、耐腐蚀等,近年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物理、化学和生物交叉的新兴学科的研究对象。其中,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对苯乙烯磺酸(PEDOT/
纳米技术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相结合发展起来的基于纳米颗粒的SERS标记物综合了拉曼光谱和纳米颗粒的诸多优点,可应用于生物分析化学的各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
石墨烯量子点(GQDs)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碳材料,其光致发光的性能引人注目,在荧光探针、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其低的荧光量子效率、窄的发光范围等缺点还是有待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