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毒氟磷是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新型高效病毒抑制剂,并取得了临时登记,为了考察其在烟草上的内吸行为,本文首先用毒氟磷消旋体及R(S)对映体分别作用于烟草植株,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跟踪检测植株不同部位在不同时间的浓度及对映体比值(ER),研究毒氟磷消旋体及R(S)对映体在烟草植株中吸收、分布和转移情况。建立的提取方法和分析方法表明毒氟磷消旋体在烟草植株各部位的平均回收率为86.2%~97.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4.6%;而对于毒氟磷两个对映体,R对映体的平均回收率为85.0%~95.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8.5%;S对映体的平均回收率为85.6%~91.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7.4%。方法的最小检测量为2×10-8g,最低检出浓度为0.1μg/g。本文所建立的提取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能快速准确检测毒氟磷消旋体及对映体的含量,而且杂质干扰少,样品处理简单。经上述分析方法后,分别从吸收、分布和转移三方面阐述毒氟磷消旋体及R(S)对映体在烟草上的内吸行为。通过对作用后植株体内对映体比值进行定性判断,表明毒氟磷以消旋体形式作用于烟草植株后,其体内对映体比值为1:1,仍以消旋体形式存在于植株体内。对于R(S)对映体作用于烟草后,经定性测定保持其原来的对映体构型。定量分析表明毒氟磷消旋体及对映体分别作用于烟草植株后,烟草主要通过施药叶片对该药进行吸收,然后在体内从茎部转移至其它部位,总的吸收值在药后7d时可达到最大值145.5μg/g。就分布而言,毒氟磷消旋体及R(S)对映体在植株体内各组织的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真叶(65.2μg/g)>茎(16.9μg/g)>新叶(11.4μg/g)>根(3.68μg/g),可看出大部分药剂仍主要分布在施药叶片上,而分布在根部的浓度较少。通过比较毒氟磷两种对映体的内吸行为过程,发现毒氟磷R对映体吸收比S体快,体内转移也比S体迅速,但随着作用时间的不断增加,毒氟磷S体的总体吸收效果明显高于R对映体,而且分布也比R体较为分散。然而从三者的转移分布情况来看,植株各部位对三者的转移分布情况具有差异,说明烟草对毒氟磷消旋体及R(S)对映体的内吸行为可能具有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