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结构正面释放技术及其在风速计中的应用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CMOS工艺兼容的CMOS-MEMS技术将MEMS结构部分和CMOS电路做在同一块衬底上,可以实现高信噪比、制备大阵列的敏感单元,成本低,适合大批量生产,已成为智能传感器的发展主流。   CMOS MEMS后处理工艺中常采用湿法腐蚀工艺实现芯片结构的释放,从硅片正面释放结构时无需双面光刻、腐蚀时间短;无需夹具,可批量生产,因此应用广泛。但在腐蚀过程中需要对铝焊盘及CMOS电路和MEMS传感器结构部分加以保护。   本文致力于MEMS后处理过程中的正面结构释放时正面保护方法的研究,设计了利用铝层作为保护膜、改进的TMAH溶液作为腐蚀液,采用PN结自停止的电化学腐蚀技术从正面释放微结构的方案,最终目的在于验证此工艺在本实验室长期研究的硅基热式风速计中的可行性。   首先,对掺入适量硅粉的改进的TMAH溶液腐蚀金属铝和硅的特性(包括腐蚀硅的速率和腐蚀后硅表面的形貌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既能很快腐蚀硅又能实现铝保护的优化腐蚀液的配比。其次,针对正面腐蚀释放结构时的芯片保护问题,对比分析了四种保护膜的优缺点,并结合本实验室的实际环境,确定选用2μm厚的铝膜(溅射之后400℃热退火)作为保护层对下面已制作完成的多晶硅结构进行保护。再次,本文选用PN结自停止的电化学腐蚀作为主要技术,重点解决了N型层加电的问题,通过制作铟凸点以隔绝铝接触电极与腐蚀液,保证反应过程中加电的可靠性。最后,在MEMS常用的悬臂梁、双端固支梁、U型梁等微梁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风速传感器版图,利用热传导性好的重掺杂多晶硅作为热电阻,并采用三电极电化学腐蚀系统成功地从正面释放了结构。   电化学腐蚀后并去铝的SEM照片表明:腐蚀4.5小时后,中小结构基本释放完毕,且腐蚀停止在N+层表面;铝保护层表面针孔少、质量较好;在探针台上测出的多晶硅的电阻值,反映了电化学腐蚀后多晶硅电阻条性能良好;给多晶硅的Pad压焊并引线后施加电压,测出其I/V曲线,可见电流与电压近乎成线性关系,即电阻是定值。由此验证了本文研究的MEMS结构正面释放过程中的正面保护方法与CMOS工艺兼容,可应用在硅基热式风速计的后处理工艺中,达到了本文的预期目标。  
其他文献
该课题以对鞘翅目害虫,如西方五月鳃金龟、天牛、蛴螬等有明显优势的布氏白僵菌为出发菌株,首次克隆了布氏白僵菌类枯草杆菌蛋白酶Pr1基因全长cDNA,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及同源
随着人类基因组及模式生物基因组大规模测序的顺利实施,GenBank,EMBL和DDBJ国际三大核酸序列数据库的序列数量和碱基个数呈指数增长,同时国际上著名的蛋白质数据库如PIR,SWIS
在我国的黄淮、江淮等冬小麦主产区,拔节期霜冻害已经成为制约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拔节期抗霜性的鉴定工作在国内外的研究报导还很少。本研究选取15个起源地和春化特性不同的品种,采用人工模拟霜冻害的方法,在幼穗分化的不同时期鉴定其抗霜性,查明幼穗分化进程中的低温敏感期。在敏感期进行品种间的抗霜力比较、排序。同时,对这15个品种的越冬期间的抗冻性进行了鉴定,分析抗冻性与抗霜性的关系。最后,分析磷脂酶D(
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近年不断涌现出全新的多媒体网络应用,比如网络电视、远程教育、网络视频电话和远程医疗,这些应用都可能会遇到媒体之间不同步的问题,
研究背景和目的:Gsdma3基因是Gsdm基因家族中位于小鼠第11号染色体的亚家族Gsdma基因家族成员之一,Gsdma基因家族成员同视黄酸受体α及角质蛋白1的编码基因紧邻。Gsdma3基因存
随着CMOS工艺特征尺寸的不断减小,高性能数字集成电路(IC, Integrated Circuit)的速度、规模和复杂度都在高速增长。这对芯片间的传输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传统的电互连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是最常见和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位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5位,在中国为恶性肿瘤死因第2位.采用天然化学防癌剂来观察其抗肿瘤作用以及探讨它们可能
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简称SPR)传感技术是通过测量金属表面附近介质折射率变化来进行检测的一种新型传感技术,是将光学、电化学、微电子学等相结合
本研究探讨了使用化学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修饰人红细胞稀有血型抗原,通过对比实验从三种携不同端基的mPEG中选择出修饰效果好的mPEG-BTC,并优化了mPEG修饰红细胞血型抗原的
氧氟沙星(Ofloxacin,OFLX)是第三代喹诺酮抗生素代表药物之一,具有广谱、高效、细菌不易耐药、副作用小等特点,在治疗细菌性腹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哺乳动物的结肠具有吸收和分泌的机能,参与机体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维持内环境稳定。但氧氟沙星在结肠粘膜电解质转运中的作用及内在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却未见报道。 目的:探讨氧氟沙星对大鼠结肠上皮细胞离子转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