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xBi钎料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433184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PC类终端设备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满足功能需求,封装互连焊点将不断减少,PCB板将越来越薄。目前,Sn-Ag-Cu钎料因其良好的性能应用广泛。但是由于焊接温度较高,硅芯片与PCB板热膨胀系数不同而引起的翘曲严重。共晶Sn-Bi钎料合金具有熔点低、强度高、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低温钎料。然而,含Bi钎料脆性大,延展性差,合金中Bi含量对焊点性能影响显著。研究Bi含量对Cu/Sn-xBi/Cu焊点的微观组织、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Intermetallic compound)生长动力学和剪切性能的影响,为改善低温Sn-Bi焊点的性能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本论文研究了Bi含量对Sn-xBi钎料的组织、熔化性能和润湿性能以及钎焊和时效过程中Cu/Sn-xBi/Cu焊点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Sn-xBi体钎料的微观组织均由灰色β-Sn相和白色Bi相组成。随着Sn-xBi钎料中Bi含量的降低,β-Sn基体中弥散的Bi相减少,网状Sn-Bi相共晶组织逐渐消失,Bi相形态由长条状转变成短棒状或颗粒状;Sn-Bi钎料的熔点升高,熔程增大,其中,Sn-56.91Bi,Sn-46.81Bi和Sn-39.76Bi熔点变化较小;随着Bi含量的降低,Sn-xBi钎料在Cu基板上的铺展面积增大,Sn-xBi钎料的显微硬度先减小后增大。2、回流后,Sn-56.91Bi/Cu接头界面处生成扇贝状Cu6Sn5 IMC,此时IMC厚度最薄,随着Sn-xBi钎料中Bi含量降低,界面IMC厚度增大。随着回流次数和时效时间的增加,界面处生成Cu6Sn5和Cu3Sn IMC,IMC厚度均增厚。在时效过程中,Sn-56.91Bi/Cu的界面IMC的平均生长速率最低,这是由于Sn-56.91Bi/Cu的IMC界面处的Bi偏聚最多,偏聚的Bi阻碍了Sn与Cu相互扩散,抑制了界面IMC在时效过程中的生长。3、时效之前Cu/Sn-56.91Bi/Cu和Cu/Sn-46.81Bi/Cu接头的剪切强度最高,均为41MPa,但110 ℃条件下时效800 h后,在Sn-56.91Bi和Sn-46.81Bi焊点的Cu3Sn/Cu界面处出现Bi偏析,剪切强度分别降低至34 MPa和37 MPa。Cu/Sn-39.76Bi/Cu接头在焊接状态和时效后均显示出最高的延展性。时效过程中,Cu/Sn-56.91Bi/Cu和Cu/Sn-46.81Bi/Cu接头断裂方式由钎料内部断裂向钎料/IMC界面的脆性断裂转变。而Cu/Sn-39.76Bi/Cu、Cu/Sn-30.56Bi/Cu和Cu/Sn-20.89Bi/Cu接头的剪切性能在时效过程中较为稳定,断裂方式几乎不发生改变。分析Bi含量对Sn-xBi钎料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钎焊和时效过程中Cu/Sn-xBi/Cu焊点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可知,优化后的Sn-xBi钎料合金成分为Sn-39.76 wt.%Bi。
其他文献
与传统金属材料相比,铝蜂窝芯材料既有金属材料本身的特点,又有蜂窝材料优良的空间几何特征和力学特性,如质量轻、高比强度、高比刚度、吸能减震等,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铁列车、雷达探测等领域。然而,由于铝蜂窝芯材料在芯轴方向上刚度大,垂直于芯轴的面内方向刚度弱,在切削加工过程中铣削力对每条铝蜂窝壁的作用效果各不相同,会经常出现撕裂毛刺、塌边、蜂窝壁变形及脱胶等缺陷,从而极大限制了铝蜂窝芯材料的应用。本
高速压力机具有高效性、精密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性冲压零件(如引线框架、接插件、矽钢片等)的生产中。随着冲压件市场需求量猛增、压力机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设备性能、成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合理的方法将高速压力机成本降到最低,同时提升压力机运动特性、结构性能成为压力机设备研制的重点。因此,对高速压力机机构增力特性、运动特性及机身结构轻量化进行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双滑块六杆压力机为研究对象,利
GH4169高温合金在高温环境下能够保持优良的强度和稳定性,目前在航空航天、化工能源、核能等关键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高温合金的难加工性一定程度限制了其发展,解决GH4169高温合金加工过程中切削力大、刀具磨损严重和加工温度高等问题,对优化高温合金加工工艺,得到高质量零件以及提高材料加工效率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超声辅助磨削在降低磨削力、减少刀具磨损、提高去除率及改善表面光洁度等方面均有效果,因
金属激光熔覆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将合金粉末和基体表层一起快速融化凝固的过程,使基体表面获得一层综合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但激光熔覆过程存在庞杂的多个物理场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使金属激光熔覆过程加工质量难以保证。熔覆层成形状态对最终加工工件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衡量熔覆层成形状态的因素有很多,选取其中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分别为熔覆层表面裂纹密度,表面平整度和稀释率。本文提出了基于神
基准级齿轮渐开线样板是齿轮渐开线计量领域内最高等级的实体标准器,1级精度齿轮渐开线样板的成功研制能健全我国齿轮精度溯源与量值传递体系,提高我国齿轮行业的整体制造水平。研制出基准级齿轮渐开线样板也是该重点研发计划的课题目标,为突破基准级齿轮渐开线样板实体标准器的制造理论与技术难题,大连理工大学高精度齿轮研究室基于纯滚动往复展成原理开发出双滚轮—双导轨式机械展成渐开线样板磨削装置,其核心元件基圆盘和导
为满足新一代运载火箭、飞机运载装备大幅提升的高可靠、长寿命和轻量化要求,迫切需求整体结构的铝锂合金薄壁曲面件。铝锂合金常温成形性差、薄壁曲面件整体成形容易起皱,这类铝锂合金薄壁曲面件整体成形起皱和开裂并存,一直是困扰产业界的国际难题。近年发现,铝锂合金在超低温条件下具有延伸率与硬化指数同时大幅提高的双增效应,非常利于成形此类铝锂合金薄壁曲面件。为此,本文以2195铝锂合金球底试件为研究对象,通过数
标准格式钣金零件模型可以跨平台、跨版本运用于各种CAD系统,但因其缺少建模时的特征信息,对于模型处理、加工制造会造成不便。本论文通过分析STEP格式钣金模型中几何和拓扑信息,研究了钣金件特征识别及其工序模型逆向生成的方法。按照钣金件加工所采用的工艺类型,将钣金件特征分为基础特征、变形特征和修剪特征。提取钣金B_rep模型边、环、面等拓扑信息,并设计相应的数据结构存储这些信息。根据面与面之间的几何连
深度学习网络可以应用于超低温加工零件表面粗糙度智能预测领域。然而输入深度学习网络的表面粗糙度样本数据存在类别不平衡、数据分布复杂的问题,且深度学习网络本身存在搭建困难、训练时间长的弊端,这些问题增加了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对超低温加工零件表面粗糙度的预测难度。为此,本文开展了超低温加工零件表面粗糙度智能预测技术研究,采用传感器信号采集系统收集加工过程中的振动信号作为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输入样本,提出基于改
硬涂层阻尼材料由于其高阻尼、抗振动疲劳能力,在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机械装备的关键部件上得到广泛应用。硬涂层的高阻尼主要来源于其内部大量的微观缺陷,包括层间界面裂纹、涂层内部裂纹及微小孔隙等,这些微观缺陷对其阻尼性能具有决定性影响。目前对硬涂层阻尼性能的研究多集中于宏观试验应用,对于涂层内部微观结构与其阻尼性能的关系研究较少,且研究过程中多未考虑涂层界面处的层间耗散作用。因此,在考虑层间耗散作用的
随着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对超高速、高敏捷、快响应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叶轮叶片、排气喷管、发动机机匣等相应高端零部件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等性能的研发需求日益迫切。其中,钛合金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但是随着高端装备的发展,其较低的硬度与较差的摩擦磨损性能无法适应新型装备发展的需要。随着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钛合金表面熔覆陶瓷增强钛合金可有效改善钛合金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