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生殖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性疾病,是育龄妇女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雄激素升高是多囊卵巢综合征众多病理变化的重要形成原因,CYP19A1转录翻译的芳香化酶是催化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过程的限速酶。间充质干细胞目前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其中经血间充质干细胞(menstrual bloo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MenSCs)是新发现的一种,尚无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的研究报告。目的:探讨经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CYP19A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0只6周雌性大鼠,40只注射胰岛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造模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20只设置为对照组。通过检测血清睾酮浓度及阴道脱落细胞变化,来观察大鼠发情周期变化。PCOS组取4只大鼠,对照组取2只大鼠,处死,取卵巢,一侧卵巢切片,用于观察病理变化,另一侧卵巢的一半用于RNA提取,另一半备提取蛋白,用以检测多囊卵巢造模成功情况。培养人经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其细胞表面抗原分子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并进行细胞的分化功能鉴定;部分经血间充质干细胞转染携带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慢病毒,培养增殖后,注入大鼠体内,观察经血干细胞经鼠尾静脉移植入大鼠体内后所定植的位置,卵巢内是否有定植。PCOS大鼠注射经血间充质干细胞组15只;PCOS大鼠注射培养基DMEM(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组9只;对照组大鼠注射经血间充质干细胞组9只;对照组大鼠注射培养基DMEM组8只。动态观察动情周期变化。注射细胞18天后,采血观察血清睾酮变化;处死大鼠,取双侧卵巢组织,一边卵巢石蜡切片观察病理改变,另一侧卵巢用以提取RNA及蛋白待检测。各组大鼠卵巢提取RNA,用PCR仪逆转录为cDNA,进行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得到C(t)值后,采用双尾t检验分析经人经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PCOS大鼠卵巢CYP19A1表达2-ΔC(t)的变化。并计算2-ΔΔC(t)值,计算差异变化值。结果:PCOS模型组大鼠发情期紊乱,睾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血间充质干细胞鉴定: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分子,鉴定结果CD34/(-),CD45/(-),HLA-DR/(-),CD44/(+),CD73/(+),CD90/(+),CD105/(+);经血间充质干细胞经相应刺激后,可成功诱导成脂肪分化、成软骨分化、成骨分化,这符合国际上间充质干细胞基本的鉴定标准。注射经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组大鼠CYP19A1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注射培养基(DMEM)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组大鼠、注射经血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的对照组大鼠和注射培养基(DMEM)的对照大鼠组(P<0.05)。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组大鼠进行经血干细胞治疗后血清睾酮水平明显低于经血干细胞治疗前(P<0.05)。结论:相关实验室自经血分离的细胞符合经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特点;用胰岛素+hCG可成功诱导PCOS大鼠模型;鼠尾静脉注射移植法可使MenSCs成功定制于卵巢;PCOS大鼠行经血干细胞植入治疗可明显促进卵巢CYP19A1基因表达,降低血清睾酮浓度,这为探讨PCOS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