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etoclax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与毒性的单臂荟萃分析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3357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Meta分析技术,评估Venetoclax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的获益及风险,为CLL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背景: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蛋白(B cell leukemia/lymphoma2,Bcl-2)是细胞凋亡调节蛋白家族的成员,往往在CLL、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瘤中高表达,肿瘤细胞借助这类抗凋亡受体通路逃避临床治疗。Venetoclax是Bcl-2的选择性抑制剂,于2016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现已有文章报道应用此药治疗CLL的临床试验案例。本文旨在将已有文献进行汇总统计,欲证明Venetoclax在临床上对CLL患者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使用检索关键词“Venetoclax”、“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搜索三大数据库PubMed、Webof Science、Clinical Trails.gov,寻找符合要求的相关研究,阅读及提取相关文献数据,合并总体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 rate,CRR)、部分缓解率(partial response rate,PRR)以评估 Venetoclax 治疗CLL的疗效,整理评价任何等级不良事件和三或四级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预估Venetoclax治疗的安全性。结果:纳入13篇文献,共计1152人,其中男性793人,女性359人。①按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比较Venetoclax单药或联合用药对CLL的疗效,单药Venetoclax 患者 OR 为 77%,CR 为 16%,双药联合 Venetoclax+rituximab、Venetoclax+obinutuzumab、Venetoclax+Ibrutinib 患者 OR 分别为 86%、97%、89%,CR 为 51%、55%、74%。三药联合 Venetoclax+Ibrutinib+Obinutuzumab、Bendamustine+Venetoclax+Obinutuzumab OR 分别为 88%、95%,CR 为 39%、40%。②按CLL患者的疾病状态进行分析,比较Venetoclax治疗初诊的和复发/难治的CLL,Venetoclax治疗初诊的CLL患者OR为84%,CR为54%,PR为41%;治疗复发/难治性CLL患者OR为82%,CR为34%,PR为48%。③汇总Venetoclax单药治疗CLL所有等级不良事件,中性粒细胞减少是最常见的副作用(adverse effect,AE)。所有等级事件血液系统发生率较高,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42.9%)、血小板减少(17.8%)、贫血(17.4%),非血液系统不良事件表现为呕吐(5%)、低钾血症(2%)、高血糖(1.16%)。④汇总Venetoclax联合用药治疗CLL所有等级不良事件,腹泻是最常见的AE。所有等级事件非血液系统发生率更高:恶心(44.9%)、疲劳(42.7%)、高血压(30%)、关节痛(28.6%)、上呼吸道感染(24.4%)、头疼(21.8%);而血液系统事件发生率较低。⑤对所有ORR、CRR、PRR,以及对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CLL的AE进行偏倚评估,所有结果均无明显偏倚。结论:①Venetoclax单药或联合用药在初治和复发/难治的CLL中都显示出良好疗效;②在用药方案的选择上,Venetoclax联合用药效果比单用要好,其中Venetoclax联合二代CD20单抗OR率明显提升;Venetoclax联合伊布替尼CR率显著升高。此外,不建议在上述两药联合基础上增加烷化剂类药物;③Venetoclax在治疗CLL时,单药和联合用药产生的不良反应不尽相同,单药主要累及造血系统,联合用药主要累及非造血系统。总的来说,Venetoclax联合用药,尤其是Venetoclax联合CD20单抗以及Venetoclax联合伊布替尼这两种双药方案,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性和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建立Corneal Refractive Therapy(CRT)及Vision Shaping Treatment(VST)角膜塑形镜镜片试戴参数选择的算法模型,减少角膜塑形镜验配过程中的试戴次数,提高验配的准确性及验配效率。方法:(1)构建CRT参数选择模型的研究方法:首先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37例患者的眼部参数,构建一套利用角膜地形图高度数值矩阵计算CRT角膜塑
研究目的鲜红斑痣,即葡萄酒色斑(port wine stain,PWS),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在新生儿中有0.3%到0.5%的发生率[1]。最初表现为扁平的、粉红色到红色的斑片,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逐渐发展成肥厚的、红色到紫色的病变[2-4]。到46岁时,三分之二的患者出现丘疹或结节,或软组织过度生长,导致畸形、不对称和偶尔的自发性出血[5][6]。其病理特征是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的毛细血管
研究目的:评价采用腔内疗法(endovascular therapy,EVT)治疗透析患者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hronic limb-threatening ischemia,CLTI)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间收治的透析同时患有CLT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采用EVT治疗透析患者CLTI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因素。研究结果:共2
目的:解析中国人群胃食管交界处腺癌在基因组与转录组水平的改变,挖掘肿瘤发生和进展过程中的关键基因。方法:本研究纳入了 58例于林州肿瘤医院和林州食管癌癌医院收集的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外周血样本,开展了全外显子组和转录组测序。研究采用dN/dS算法挖掘胃食管交界处腺癌发生相关的驱动基因,通过R包limma对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并对差异基因进行了GSVA
目的:探究我院近十年肝硬化住院患者的病因构成及其变化趋势,比较肝硬化不同病因的性别差异,了解不同病因并发肝癌的概率,以期为临床诊治及疾病预防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科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住院诊断肝硬化的患者1836例,其中反复因肝硬化住院治疗的病人只收集首次住院资料,最终有1326例纳入研究。收集其性别、年龄、病因、并发症等临床资料,总结各种病因的构成比及变化
目的:分析眼轮匝肌瓣填充上睑凹陷的手术方法用于临床治疗上睑凹陷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对该术式的特点做出总结,与其他术式做出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治疗的19例轻-中度生理性上睑凹陷患者(共治疗38只眼),其中1例曾行切开法重睑术,4例曾行埋线法重睑术。所有患者均就诊于北京医科医疗美容医院,采用局麻下经重睑切口利用眼轮匝肌瓣填充矫正上睑凹陷。结果:19例患者均手术顺利,于术
教师职业幸福感是衡量教师的教育生活质量和生存心理状态的重要指标,对教师自身、学生和学校来说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职业幸福感由认知心理和情绪情感构成。教师职业幸福感低落的现实困境在于教师职业劳动异化所造成的低感受度,表现为社会对教师高要求导致的教师职业价值异化、付出与回报不匹配导致的教师自我价值异化、高职业压力与负担导致的教师工作场域异化以及教师身心遭受磨砺导致的工作主体异化。因此,需在立足提高教师社
兰科植物(Orchidaceae)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科之一,具有非常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以及经济价值,同时也是最濒危的植物类群之一。兰科植物是典型的菌根植物,几乎所有的兰科植物都与真菌共生,且菌根共生关系几乎贯穿着兰科植物从种子的萌发到开花和结果整个生活史,其也被认为是能够影响兰科植物多样性及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探究菌根真菌对兰科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作用,对进一步研究兰科植物与真菌之间关系、兰科
萝藦科系热带植物区系的主要科,该科植物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在常用中药和少数民族民间用药中应用广泛。长期以来,萝藦科和夹竹桃科以及科下多个亚科和属之间分类界定存在争议,该类群形态上的复杂性以及民族地区用药中存在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导致萝藦科药用植物近缘物种间混用现象极其普遍,严重影响用药安全。萝藦科药用种质资源鉴定困难与其分类学复杂的现状密不可分,传统的鉴定方法很难对这些物种进行有效
背景:与身体其他部位一样,生殖器官也会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变化,由于媒体宣传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对自身外生殖器的关注程度逐渐增加,外生殖器整形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女性外生殖器整形手术旨在改善外阴萎缩瘪陷、皮肤松弛下垂等现象,提升外生殖器美观度,增强患者自信心,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手术方法主要包括阴蒂包皮切除术、阴唇整形术、阴道紧缩术、会阴成形术等,其中小阴唇整形术及阴道紧缩术最为流行。目的:研究并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