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文献阅读、实地调研、系统分析等方法,以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理论及生态位理论的相关研究为基础,探讨了旅游资源生态位的概念、构成、特征及原理,并将其相关理论应用于阳朔“十里画廊”区域的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旅游资源生态位是指在特定时空范围内,能动地依据资源品位特点、市场潜力状况以及总体的开发环境条件而确立的旅游资源在区域旅游系统中的发展地位和功能作用,其内涵构成主要包括了资源价值层位、客源市场定位和总体开发条件三大版块。(2)旅游资源生态位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层次性与系统性、时效性与动态性的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有资源本体条件、区域资源组合状况、市场环境和总体环境背景,而其具体的应用则主要基于竞争排斥原理及生态位的扩充与压缩理论。(3)通过对阳朔“十里画廊”区域旅游资源生态位的相关构成分析,结果显示其整体优势明显,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现象。因此,可以借鉴生态位理论中趋异性进化、个体自身进化和协同进化的发展理念,以整体性、特色性、市场导向性和协调性为基本原则,通过时间、空间、产品和市场等不同维度的错位开发对旅游资源生态位进行分离,同时采用资源和市场维度的“泛化”和“特化”手段对旅游资源生态位进行拓展,结合旅游资源生态位的协同发展策略,来实现对“十里画廊”旅游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开发。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1)旅游资源生态位的相关理论建设还不完善,对旅游资源生态位的概念、内涵构成、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界定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的检验。(2)整体层面的旅游资源生态位的定量分析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3)对阳朔“十里画廊”旅游资源生态位的评价和以此为基础的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战略的构建均是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缺少具体数据支撑的定量分析,仍需进一步的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