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分析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作出客观的、可靠的评价,为选择中医中药治疗的患者和临床医生提供目前可以得到的最好的证据以帮助临床决策,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循证医学(EBM)的方法,全面检索国内中医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临床研究文献,纳入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的临床随机对照观察,对纳入研究进行文献和方法学质量(包括随机方法、盲法、分配隐藏及失访)评价,用Revman4.3软件进行统计学定量分析或描述性定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研究,包括1615例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观察。统计显示,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中药治疗组与常规西药对照组比较有显效意义,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方面疗效明确。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OR=2.38,95%CI﹝1.53,3.68﹞,P=0.0001;痛经缓解率OR=2.48,95%CI﹝1.75,3.52﹞,P〈0.00001;盆腔痛缓解率OR=3.49,95%CI﹝1.64,7.41﹞,P=0.001;肛门坠痛缓解率OR=3.76,95%CI﹝1.17,12.09﹞,P=0.03;复发率OR=0.21,95%CI﹝ 0.12, 0.36﹞ , P〈0.0001,中药组优于对照组。性交痛缓解率OR=1.83,95%CI﹝ 0.80,4.17﹞,P= 0.15;异位囊肿缩小率OR=1.98,95%CI﹝0.74,5.31﹞,P=0.18;触痛结节缓解率OR=1.27,95%CI﹝0.65,2.50﹞,P= 0.48,中药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对CA125和性激素水平描述性定性分析,中药组与西药组疗效相当。12篇研究报道了对不良反应的观察,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从瘀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是目前临床一种卓有成效的方法,不良反应少,但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不尽理想,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无论从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均需要进行随机、双盲、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