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wwwu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两国在文化上就有着广泛的交流,可谓源远流长。百年来,中日两国以中小学校音乐课为主要渠道的国民音乐教育,在各自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上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值得总结。本文选取最能集中反映两国国民音乐教育现状的政府指令文件——中国《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和日本“中小学音乐学习指导要领”(以下简称“要领”)为对象,通过对其义务教育阶段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认识中日两国小学和初中的音乐教育理念、方法、内容、标准等方面的异同,有利于理解两国与此相关的教育和文化观念及其差异,有利于深化对《标准》的认识。论文的主体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标准》同日本“要领”的制定背景。首先对中国《标准》的制定背景作了阐述和说明,《标准》的出台是我国新的音乐教育观念的充分体现,是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和音乐教育自身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然后,介绍并分析了日本“要领”的制定背景,“要领”由文部省主持拟定,由全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文部省的音乐教育主管官员以及有经验、有代表性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组成的起草委员会负责起草。第二部分主要对中日音乐课程目标进行比较。首先对中日两国音乐课程目标的变迁与异同做以阐述。然后分别对中国的课程总目标和日本的课程总目标说明分析。两者课程目标十分接近,没有明显差别,无论是“总目标”还是“学段目标”,对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体验音乐的美感和陶冶高尚情操这些重要的方面,均给予了特别的关注。第三部分主要对中日音乐课程内容进行比较。首先,对中国的音乐课程内容从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几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对日本的音乐课程内容从表现和鉴赏两方面做了分析。最后阐述了中日两国音乐课程内容的异同。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中日两国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并对中国《标准》的教学建议和日本“要领”的实施建议做以阐述,对中日两国的课程标准实施异同分析说明。
其他文献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因此,班主任对创立良好的班集体
民族文化素质是一个民族的知识、道德和情感感受力综合发展的总体水平。民族文化素质的基本标志就是民族个体的个性发展程度。当前我国民族文化素质尚存在许多消极面。现代美
电子商务的迭代发展对电商人才的数据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本文探讨了电商数据素养要求,指出当前高校电商专业数据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加强数据理念教育、提升数据综合应
通过定量金相、SEM&EDS、TEM等实验技术分析316L奥氏体不锈钢中析出相随时效时间、温度的变化,并测定析出相的体积分数与尺寸.结合热力学计算表明:在316L奥氏体不锈钢中,经850℃时
本文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界定“格式塔”完形心理学美学的核心概念及其理论基点;第二部分:论述“格式塔”原理在听觉艺术中的扩展;第三部分:着重论析“格式塔”与审美场的关
本文简要回顾了在西方音乐历史长河中 音乐学发展的轨迹,并从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人文学科三个视角倾向对其进行 考察
起源于11世纪的首调与固定唱名法,在表述当代音乐语言时常显得力不从心。在采用首调与固定唱名法的人们之间,因两种唱名法的不通所造成的音乐语言障碍也显得日益突出。能否找到
孤独症(autism)是一种广泛性脑发育障碍性疾病的典型代表,表现出言语发育障碍、社会交往困难、兴趣范围狭窄和重复刻板等行为特征。患儿常在1岁后被发现并确诊。国外流行病学
<正>2007年春天,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针对很多学生缺课这一现象,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
本文采用伪时间变化率项及其"预处理"矩阵,并结合LU-SGS离散格式,发展了可压缩与不可压缩气体流动求解的统一算法。该方法有效地消除了采用可压缩方法求解低速流动时容易产生